11.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机构)(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摩擦力—【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机构)(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4 16:0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高一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摩擦力
T同步——摩擦力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知识梳理
一.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两物体间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注意 两物体是“相对静止”,并不是静止.
3.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注意 :(1)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4.静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总随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与正压力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2)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Fmax,静摩擦力的范围是0 (3)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如图3中水平力F=1N、2N、3N时物块没有运动,静摩擦力大小分别为1N、2N、3N.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 (1)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的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填“有关”或“无关”),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5.摩擦力对比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说明
产生条件
相同点
①相互接触;
②相互挤压;
③接触面粗
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在有些计算中可认为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不同点
有相对运动趋势
有相对运动

力的三要素
大小
不同点
被动力,与压力无关,大小为0 与压力成正比,公式F=μFN


方向
相同点
①与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可与运动方向同向,
也可与运动方向反向或者成某一夹角;
②与接触面相切;
③与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垂直



不同点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
相同点
在接触面上,作力的图示时,可根据等效原理画到物体的重心上

同步题型分析
同步题型分析
例1 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C.相互压紧并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D.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才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 D
4353560556895
例2 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答案 BC
例3 装修工人在搬运材料时施加一个水平拉力将其从水平台面上拖出,如图所示,则在匀速拖出的过程中(  )

A.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
B.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减小
C.平台对材料的支持力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
D.材料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支持力也不变,因而工人拉力也不变
答案 D
课堂达标检测
课堂达标检测
一、单选题
4085590266065
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N/cm,用其拉着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4cm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
B.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时,则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100N
C.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120N
D.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80N
2.木块A、B分别重60N和8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0,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3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F=4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板B上,如图所示,则F作用后木板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18N,16N B.12N,16N
C.18N,24N D.12N,24N
4377690260985
3.“电动平衡车”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代步工具。如图,人笔直站在“电动平衡车”上,在某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只考虑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正确的是(  )
A.“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电动平衡车”的作用力
B.“电动平衡车”对人的摩擦力水平向前
C.“电动平衡车”对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D.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向右倾斜
4.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就有弹力和摩擦力
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5.重100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为27N。现用水平拉力拉木块,当此拉力的大小由零增大到26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当拉力大小由30N减小到27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  )
A.f1=25N f2=25N
B.f1=25N f2=27N
C.f1=26N f2=25N
D.f1=26N f2=27N
6.重为150N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60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开始运动,物块开始运动后,用45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物块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5N
B.物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静止时,如果用40N的水平推力推物块,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D.物块由静止开始在7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若推力方向不变,大小减小为50N,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由70N减小为50N
7.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两个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C.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正压力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不同,摩擦力可以充当动力,也可以充当阻力
8.重G=20N的物块,在大小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0.2
B.0.4
C.0.5
D.0.6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两物体所受重力大小都等于false,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2,大小false的两个水平恒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B对A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alse
D.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alse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拉物体时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B.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受到的支持力,是路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C.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
D.由false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11.如图所示,一重为50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20N,F2=8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左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2N,方向水平向左
C.若将F1撤去,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右
D.若将F2撤去,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0N,方向水平向左
12.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如果F=6N,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
B.当木块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于6N
C.当用水平拉力F=20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0N
D.将水平拉力F撤去,木块速度越来越慢,是因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13.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 = 5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运动,图甲中恒力作用于A物体,图乙中恒力作用于B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5N
B.图乙中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5N
C.图甲中A、B之间的摩擦因数可能为零
D.图乙中A、B之间的摩擦因数可能为零
14.帆船在大海上航行时,船帆是其主要动力来源。当帆船返回到港口时,需要将船帆降下来。在一次降帆的过程中出现了机械故障,水手不得不爬上桅杆手动降帆。在水手顺着桅杆匀速向上爬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桅杆对人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B.人对桅杆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桅杆对人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D.手握桅杆的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三、实验题
15.为了测定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图甲为其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同学在实验中主要操作有: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A的重力为G=6.00N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板B的重力为G′=9.25N
C.按图甲的装置安装器材,安装过程中用手按住木块和木板
D.松开按住木块和木板的手,让其运动,并即刻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平行于桌面的细线
(1)该同学的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有一个步骤存在错误。多余的步骤是______,存在错误的步骤是______。
(2)按正确方法重新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N。
(3)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可得到木块A和木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
16.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alse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_______ .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________ .
17.为了测定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图甲为其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同学在实验中主要操作有: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A的重力为G=6.00N;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板B的重力为G'=9.25N;
C.按图甲的装置安装器材,安装过程中用手按住木块和木板;
D.松开按住木块和木板的手,让其运动,并即刻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该同学的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有一个步骤存在错误。多余的步骤是______ ,存在错误的步骤是______ 。
(2)存在错误的步骤应该修改为:______ 。
(3)按正确方法重新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 N。
(4)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可得到木块A和木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
18.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水平面上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带有挡光片的滑块接触(弹簧与滑块不固连).压缩弹簧后,将其释放,滑块被弹射,离开弹簧后经过O处的光电门,最终停在P点.
(1)除了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
A.光电门与P点之间的距离s
B.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
C.滑块(带挡光片)的质量m
D.滑块释放点到P点的距离x
(2)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用上述测量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3)请提出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_________
19.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所示,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将木板B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沙桶通过细线与木块A相连。
(1)调节沙桶中沙的多少,使木块A匀速向左运动.测出沙桶和沙的总质量为m,以及贴纸木块A的质量M,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有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木块A的右端接在力传感器上(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从计算机上可读出对木块的拉力),使木板B向左运动时,木块A能够保持静止.若木板B向左匀速拉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1,则两纸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当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的读数为F2 _______ F1(填“>”、“=”或“<”)。
20.某同学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测滑动摩擦力时,他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钩住木块,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如图乙所示;
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均为2.00 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更便于操作和读数的方案是______(填“甲”或“乙”);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正确地在坐标纸上作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木块重为___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1.D 2.B 3.C 4.B 5.C 6.C
7.D 8.C 9.BC 10.ABC 11.BC
12.AC 13.ABD 14.BC
15.B D 2.10 0.35
16.A与B false 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 false
17.B D 松开按住木块和木板的手,让其运动,待木块静止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10 0.35
18.AB false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宽度false较小的挡光片
19.false false =
20.乙 6.00(6.0和6都对)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