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文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学文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9 12: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虞美人》教学文稿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具体研读,能说出这首诗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2、能通过具体诗歌的赏析学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解题技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结合诗句解读正确的思想情感;
难点:能学会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阅读导航:
(一)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二)了解背景
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活动1】课前诊断
1、在通读全诗后,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你认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尝试着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请尝试着说说全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愁”?
3、背诵全诗。
【活动2】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1、新课导入(歌曲)
以徐小凤演唱的歌曲《虞美人》引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结合“阅读导航”明确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活动3】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
点拨: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2、请学生朗诵,其余学生点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3、教师范读。
4、齐读课文。??
【活动4】披文入情品出诗味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点拨:(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点拨:(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点拨:(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点拨:(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活动5】拓展学习提升能力
(一)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作者的愁情的?请尝试着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点拨:比喻、设问、夸张、对比、虚实相生
(二)认识虚实相生
1、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则是虚拟之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看不见摸不着。
2、详解“虚”与“实”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d、联想的对方之景,由此及彼,即对面落笔。
有些诗作抒写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描写想象中的对方来烘托自己的苦恨离情,品读这类诗作,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不明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月自己对妻儿子女的深切思念,而是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自己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3、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4、答题步骤
(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哪些诗句是实写,写了什么;哪些诗句是虚写,写了什么)
(3)析效果(a.前后进行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三)链接课本、题例引导:读柳永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参考答案: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步骤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步骤二)本词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步骤三)
【活动6】课中诊断
(一)小战热身: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这幅画为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高考)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活动7】课堂小结与反思
【活动8】课后诊断
1、(2005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2、(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3、(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请从虚实角度对本词略作赏析。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2014年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6、(2010·潍坊二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 觌(dí)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1169年隆冬,在去金国进贡时,作者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问:“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1)开元:和天宝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只说开元只是为了音律上的考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1)上片前三句描写荔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课前诊断参考答案】
1、(1)愁。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C、离国离家之痛。
(2)比喻、设问、夸张、对比、虚实相生
【课中诊断参考答案】
(一)①(虚)②(虚)③(虚)④(虚)⑤(实)(虚)⑥(实)(虚)
(二)符合,因为随着泉水的流淌,时间的流逝,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到时候就可以听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声了。我们看到的蝌蚪是实景,而蛙声确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是虚的。在鉴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在音乐和美术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使用虚实相生的技法。同样,我们中国古典的诗词也经常用到这种手法。
(三)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人民不能自由来往。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国家统一强烈渴望。
【课后诊断参考答案】
1、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3、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4、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5、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6、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上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寄寓了词人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势衰微的悲痛之情。
7、(1)点明杨贵妃“偏怜”荔枝的原因。,交代荔枝产地“五岭”远离长安,为下片写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派驿使从岭南驰送荔枝一事作铺垫。(2)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木葱茏的骊山。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