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
导言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壹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一超多强
二战后初期: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
苏联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新兴独立国家
其它国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多极力量成长
冲击了两极格局
美国
苏联
中国
日本
第三世界
其它国家
西欧
当今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
第三世界
其它国家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的发言
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1年“9·11”事件
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学习聚焦 …………
背景:
冷战的结束
两极格局的消失
表现: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
改革开放,多边外交,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欧盟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1993年成立,经济政治联盟)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日本:
世界经济大国,追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俄罗斯:
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2019年
总量
占比%
总量
总量
占比%
总量
全球
33.276
100
81
100
美国
10.2848
30.97
14.9644
19.3906
23.901
21.43
中国
1.2113
3.651
6.1006
12.2377
15.123
14.63
日本
4.8875
14.67
5.7001
4.8721
6.030
5.087
德国
1.9500
5.877
3.4171
3.6774
4.509
3.85
英国
1.6480
4.925
2.4412
2.6224
3.167
2.83
印度
4.621
1.432
1.6566
2.5975
3.011
2.85
法国
1.3622
4.124
2.6426
2.4651
3.179
2.707
巴西
0.6554
1.970
2.2089
2.0555
2.569
1.839
俄罗斯
0.2597
0.279
1.5249
1.5775
1.815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因素
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带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 单位:万亿美元(现价美元)
请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
1.美国经济虽然有下降,但一直最强
3.中国经济增长迅速
2.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略有下滑,但仍然保持排名靠前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4.发展中国家中的印度、巴西经济增长快
贰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走向一体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资本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定义
时间
进程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20世纪前半期
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受挫
二战后
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进程
全球化加快的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4.跨国公司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3.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的建立提高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1.新航路开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改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5.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1: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
38%
43%
42%
30%
1996
40%
52%
52%
42 %
材料2: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6倍。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影响
②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③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加大贫富差距。
④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⑤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 ”现象。
积极:
消极:
①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部分国家出现逆全球化现象。
②对发达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吸引外资和经验,也会危害国家主权安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
②各国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④全人类共同行动,加强大国协调与合作,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措施
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定义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东盟
1993年,正式成立
现有成员国27个
成立:1994年
成员国:墨、美、加
成立:1989年
中国加入:1991年
成员国:21个
成立:1967年
成员国:10个
欧洲联盟: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叁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一部手机走天下”
华为研发、生产和交付情况
社会信息化
网络诈骗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并逆转的时代潮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的多样性
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文化交流,
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