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检测附答案13.2 内能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检测附答案13.2 内能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4 22: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
内能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1.
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大气层,成为流星
B.
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
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发热
D.
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2.
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
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
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
D.
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
3.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
?
A.
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
一定是它对外做了功
D.
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4.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冰没有内能
B.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了功
5.
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会听到“膨”的一声,同时瓶口有一股“白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瓶内压强比瓶外大,气体膨胀时发出响声
B.
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C.
瓶口的“白气”是瓶内喷出的水蒸气
D.
瓶口的“白气”是瓶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6.
一根锯条放在火上烤一烤会变热,此时它的内能
?,若在干木材上磨一磨也能变热,它的内能
?。前者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而后者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并且
?和
?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7.
如图所示,将一个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面上,筒里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将筒口塞紧。拿一根绳子在筒外绕几圈并迅速来回拉动,将会看到塞子跳离筒口。这个现象说明
?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还有
?。
8.
如图所示,若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将通过
?的方式使它的内能
?(选填“减少”或“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曝晒。
9.上海科技活动节推出了一种节能环保、可调节室温的江水源热泵技术。如图所示是其夏天工作时的流程,当江水循环到冷凝器时,利用江水与冷凝器存在的温度差,通过
?的方式带走室内热量,从而实现降温。
10.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使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
方法一:
?。
方法二:
?。
11.
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活塞迅速向下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由于
?。
12.
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后往瓶中打气,到一定程度时,塞子会从瓶口跳起来,同时发生的明显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该实验表明
?。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
13.
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
、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你猜想的主要原因是
?(填““或“”);
()你猜想的依据是:
?
14.
小王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和②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做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如图(a)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答:
?(填"①“或”②")。
(2)对于同一保温材料内的水,在

时间内放出的热量
?

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①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
?②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14分)
15.
把刚烧开的水灌入两个保温瓶里,甲瓶灌满后塞上瓶塞,乙瓶灌了八九成满后塞上瓶塞。不一会儿,乙瓶的瓶塞“噗”的一声跳了出来,而甲瓶的瓶塞始终不动(如图所示)。请解释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A
【解析】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
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B不合题意;
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C不合题意;
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是太阳光的热辐射增加了路面的内能,属于热传递增加物体的内能,D不合题意。
3.
D
【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
B
【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选项说法不正确;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也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不能说含有的热量越多,C选项说法不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少,可能是因为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因为向外传热,D选项说法不正确。
5.
C
【解析】瓶口出现“白气”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口处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第二部分
6.
增加;增加;热传递;做功;做功;热传递;等效
7.
机械(或动);做功;热传递
8.
热传递;增加
9.
热传递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度较小。当江水循环到冷凝器时,由于江水的温度低于室内的温度,会从室内吸热,从而通过热传递实现降温。
10.
用火加热;来回弯折
11.
棉花燃烧起来;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使棉花跟着燃烧起来
12.
瓶内出现水雾;瓶内的压缩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部分
13.
;气筒下部筒壁温度较高,是压缩空气做功;如摩擦生热则气筒的筒壁各部分温度接近(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14.
(1)

??????(2)
大于
??????(3)
等于
第四部分
15.
因为乙瓶中水面上留有空气,空气受热膨胀,膨胀的气体对瓶塞做功,把瓶塞顶了出来。而甲瓶内几乎没有空气,瓶塞就不会跳出来。
第1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