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24时计时法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24时计时法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5 07:1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9~70页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表示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部门使用24时计时法的图片,说明24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用得非常广泛,使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学习产生认知需要,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打下的基础。接着在通过观察钟面上内圈和外圈的关系,让学生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学生会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了时、分、秒。学生已经有了近三年的学校生活体验,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时间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时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24时计时法的。到此为止,有关时间的知识在小学范围内就学完了,本节知识是本单元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时间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等方面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电话手表上时间、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24时计时法的时间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没有准确表示时间而引起的冲突和麻烦,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在练习的设计中,也紧密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使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但实际生活中的钟面少有内外圈两种,因此,我把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与补充。
四、教学目标
知道一天是24小时,能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整体建构,通过对钟面记时方式的集中探讨,在对比中凸显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联,并借此强化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意义理解。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流动,并进行珍惜时间品德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并能正确互化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
难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单。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老师昨天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想考考同学们,小明和小红约好周六9时到电影院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同一个电影院门口,但是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预设:因为没有说是上午9时还是下午9时。
师:你能帮他们修改约定使他们按时见面吗?
预设1:上午9时; 预设2:下午9时; 预设3:21时。
师:有了上午、下午这样的时间词后就能准确的表示出时间,像这样用时间词和数字1到12来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普通计时法。
师:像这种不用时间词,直接用数字就可以准确表示时间的方法就做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种不用时间词,只用数字就可以准确表示出时间的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如果21时出不来)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自主探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师:一天结束了,在这一天中,一共经过了多少小时?时针走了几圈?一圈要走几小时?
预设:24小时,2圈,12小时。
师:如果把一天的时间在钟面上走过的路径展开,是这样的。晚上的12时,既是过去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因此我们可以把晚上的12时看成是第二天的0时。
师:一天会出现2个12时,为了区别两个12时,我们常采用普通计时法在时刻的前面添加时间词中午12时,晚上12时来区分。但这样比较麻烦,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示,如果不用时间词,只用数字,可以将一天的时间准确的表示出来吗?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来创建24时计时法吧。
师: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师:上午9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那晚上9时呢?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
师:一天的时间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来表示,那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班内汇报、交流。
预设1:普通计时法要加时间词,24时计时法不要加时间词。
对比反馈:上下整体的对比,分段的对比
预设2:24时计时法使用的数较多,0到24,普通计时法只用1到12。
预设3:第一圈数字是一样的,但是一个有时间词一个没有时间词。第二圈数字不一样,第二圈上下两个数相差12。
师:观察一下,你觉得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预设:第一圈,时针走过的时间是从开始走到一天的第12时,所以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时刻相同;第二圈,时针是从一天的第12时走到第24时,所以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等于24时计时法。
教师强调: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生齐读。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采用24时计时法吗?
预设:电影院门口;电视上;电子表上;商场的门口营业时间牌上;汽车票上;电视报上……
师: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常用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知道为什么生活中常用24时计时法吗?
预设:24时计时法比较简单且不易出错。
师:数学就是把复杂的变得简单,只要你做一个留心观察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你身边。
师:你能用24时计时法说一说:下午什么时间上第1节课?什么时间放学?晚上什么时间睡觉?说一说你是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的。
巩固练习
1.师生对口令
师:我说一种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你能用另一种计时法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吗?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2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精确,计时法也越来越先进,同学们,未来社会的计时法正等着你们去发明、创造。
八、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
(有时间词、0~12) (无时间词、0~24)
上午9时 9时

下午9时 21时
教学反思
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根到底就是同一个钟面上不同时刻的两种计时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一天24小时,时针要转两圈,每一圈都要转12小时,但在用钟面上的数字1~12来表示时刻时,会发现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12个数字会重复出现两次。普通计时法也就是时间词直接加上数字1~12来计时的计时法,必须要加上时间词才能区分是时针走的第几圈和一天中的第几个时刻。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普通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在时针走第二圈时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时针走过一圈经过了12小时,接下来的1时是一天中的第13个小时,直接读作13时,那么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晚上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是直接用数字0~24就可以准确表示出时间。在设计教案时,结合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知道学生生活中常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对二十四时计时法虽说有一些印象,但也比较模糊。而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对于知识的理解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1、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发现表示不准确而引起的问题,认识到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的活动。因此我用一个生活的实例开课,学生修改约定使能按时见面,发现大多数学生第一反应都是加上时间词,也就是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不用时间词的计时法,从而引出课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为媒介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一天有24小时而钟表一圈只有12个数字,那么有没有不用时间词直接用数字就能准确表示出一天的时间的方法?由此提出了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理解时针走第二圈时已经走过了12时,接着是一天的第13时、第14时……第24时,所以可以直接用数字0~24来表示一天中的时刻。学生通过创造24时计时法然后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观察对比,发现两种计时法的不同和联系,并探讨发现两种计时法如何相互转化,更好地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化。
因此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找寻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24时计时法,明白和理解24时计时法的有点和学习的必要性。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把同一时刻放到生活实例中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联系和区别,学生易于比较,便于理解。因此设计了作息时间表的时刻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化,更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设计有趣的练习,呈现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帮助学生构建起两种计时法的框架,并能灵活进行转化。设计了师生对口令游戏,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实现积极学习。
4、不足之处
教学时放手程度不够,学生说思路的人数可以再增加一些,学生探究的时间可以再多给一点,学生在进行观察对比两种计时法的不同和找联系时,引导学生横向纵向不同角度来思考发现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总结不完整的再补充,练习的设计上层次性体现得不够,基础题较多,拓展提升题太少,对学生思维拓展的培养不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加训练,帮助他们能理清思路并能清楚清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