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互感和自感
当线圈中电流改变时,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
A. 总是相反 B. 总是相同
C. 电流增大时,两者方向相反 D. 电流减小时,两者方向相同
关于线圈的自感系数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自感系数也越大
B. 带有铁芯时线圈的自感系数会变大
C.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越快,自感系数也越大
D. 线圈的自感系数与电流的大小、电流变化的快慢、是否有铁芯等都无关
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均匀增大,这个线圈的(????)
A. 自感系数均匀增大
B. 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均匀增大
C. 磁通量均匀增大
D. 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磁通量都不变
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S后,灯A逐渐亮起来
B. 闭合开关S的瞬间,电流主要从线圈L上通过
C. 断开开关S的瞬间,灯A上仍有电流通过,但线圈L上没有电流
D. 断开开关S的瞬间,线圈L和灯A上仍有电流通过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Q两灯相同,L的电阻不计,则(????)
A. S断开瞬间,P立即熄灭,Q过一会才熄灭
B. S接通瞬间,P、Q同时达正常发光
C. S断开瞬间,通过P的电流从左向右
D. S断开瞬间,通过Q的电流与原来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支路的电阻相等,流过电流表A1的电流强度为I1,流过电流表A2的电流强度为I2,则在开关S接通和断开的瞬间,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接通S的瞬间,I1I2
B. 接通S的瞬间,I1C. 接通S的瞬间,I1=I2;断开S的瞬间,I1D. 接通S的瞬间,I1>I2;断开S的瞬间,I1=I2
变压器的铁芯不是用整块铁做成,而是用许多涂有氧化层的薄硅钢片叠合做成,这样做主要是(????)
A. 节省钢铁材料,使小块的铁片边角料得以利用
B. 硅钢片电阻率小,减小铁芯产生热量
C. 避免产生涡流,使铁芯不产生热量
D. 减少涡流产生,减少铁芯产生热量
电路接通时电流变化率为10A/s,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为2.0V;电路断开时电流变化率为5.0×103A/s,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________V,此线圈的自感系数是____________H。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感线圈L的自感系数足够大,其直流电阻忽略不计,LA、LB是两个相同的灯泡,则(??? )
A. S闭合瞬间,LA不亮,LB很亮;S断开瞬间,LA、LB立即熄灭
B. S闭合瞬间,LA很亮,LB逐渐亮;S断开瞬间,LA逐渐熄灭,LB立即熄灭
C. S闭合瞬间,LA、LB同时亮,然后LA熄灭,LB亮度不变;S断开瞬间,LA亮一下才熄灭,LB立即熄灭
D. S闭合瞬间,A、B同时亮,然后A逐渐变暗到熄灭,B变得更亮;S断开瞬间,A亮一下才熄灭,B立即熄灭
如图所示,要使Q线圈中产生图示方向的电流,可采用的方法有(????)
A. 闭合电键K
B. 闭合电键K后,把R的滑片向右移动
C. 闭合电键K后,把P中的铁芯从左边抽出
D. 闭合电键K后,把Q靠近P
如图所示,线圈A与电源、开关相连。线圈B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电键闭合、断开的瞬间,关于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 电键闭合瞬间,电流方向a→R→b
B. 电键闭合瞬间,电流方向b→R→a
C. 电键断开瞬间,电流方向a→R→b
D. 电键断开瞬间,电流方向b→R→a
M和N是绕在一个环形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绕法和电路如图所示,现将开关S从a处断开,然后合向b处,在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2的电流方向是(???)
A. 先由c流向d,后又由c流向d
B. 先由c流向d,后由d流向c
C. 先由d流向c,后又由d流向c
D. 先由d流向c,后由c流向d
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光滑玻璃棒左边绕有一线圈,右边套有一金属圆环。圆环初始时静止。将图中开关S由断开状态拨至连接状态,电路接通的瞬间,可观察到(????)
A. 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左运动
B. 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右运动
C. 拨至M端时圆环向左运动,拨至N端时向右运动
D. 拨至M端时圆环向右运动,拨至N端时向左运动
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
B.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
C.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
D.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
答案和解析
1. CD
2. B
3. C
4. D
5. C
6. B
7. D
8. 103;0.2
9. D
10. AD
11. AD
12. A
13. B
14.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