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亚洲)的多元面貌。
一 阿拉伯帝国
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壹
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1. 建立和扩张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宰相、枢密院、财政部。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政治特点: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2.统治
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学:《一千零一夜》
建筑:建于705年的大马士革清真寺,被认为是中世纪建筑的奇迹。麦加与麦地那城的清真寺也都远近闻名。
数学: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被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天文学:计算出了太阳年的时间,还论证了地球自转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理论。
医学:知道了消毒与使用麻醉药品,并开始治疗伤寒、霍乱、白内障等疑难病症。
文化特点:吸收、创新和交流共存
(1)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取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对吸收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入与创造。
2.政治:……
经济:……
阿拉伯国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1、对西方:推动西方社会的转型
①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②阿拉伯文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③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世界
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贰
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帝国兴起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位帝国首都
继续发展
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帝国发展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极盛
1. 建立和发展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后期
政治:政教合一,君主专制
②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③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经济: ①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各级封建主也掌握土地,工商业者、农民承担沉重财税。
政教合一: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
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体制
一定程度上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控制东西方商路,迫使欧洲国家寻求绕过地中海的新航路
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统治
叁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笈多帝国
建立
4世纪初,在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北印度
政治
政局稳定,国王控制恒河中下游,其余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
宗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
建立
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地区。13 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统治
中央
苏丹
地方
行省
强烈的连续性
一些重要的新因素出现
(1)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改革,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
10世纪,随着庄园的形成,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自镰仓幕府以来,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室町、德川三个幕府时期。1867年,德川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从1185年到1867年,幕府政治共682年。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
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2)幕府政治
东亚——日本与朝鲜
1、日本
2、朝鲜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
高丽
10C初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朝鲜
14C末
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
共抗侵略
16C末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新罗
7C末
高丽敬天寺石塔
新罗遗迹
日本与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又有自己的特点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
建立
政教合一的统治:政治制度
经济繁荣
宗教传播—伊斯兰教
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建立
政教合一的统治:伊斯兰教
影响
南亚--印度
日本
朝鲜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
兴起
印度教
大化改新、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幕府统治
西亚
南亚
东亚
政教合一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影响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东亚
阿拉伯文化空间上的扩展以及亚洲不同地区、亚洲与欧洲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这是欧洲人能够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前提
历史的任何重大转折和突破,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列表整理古代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的建立、兴起地点、统治政策
国 家
建立时间
兴起地点
统治政策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