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四、启蒙运动
《掷铁饼者》
(米隆 约前450年 希腊)
《拉奥孔》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大理石.1499年.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人性”从“神性”中凸显
作者认为圣母洞悉这一伟大的秘密,因而使她能以庄严伟大的心情对待这一死亡的场面。
——【法】孟德斯鸠.论趣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60
米开朗基罗.大卫.
大理石.1501—1504年.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
眉头紧皱
目光坚毅
人的意志
《大卫》既不是趾高气扬的胜利者,也不是耀武扬威、冷酷好斗的黩武主义者。而是肩负起神圣职责的战士,不得不为生存而战的普通人。 ——陈卫和.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英雄主义【J】美术研究,1981(10):57
韦
罗
基
奥
.
大
卫
像
英雄?普通人?
人的力量
青筋暴起
人的智慧
武器精巧
Part 1
文艺复兴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前5C
5C
14C
17C
人文主义起源:
智者运动
中世纪
人文主义复兴
中世纪基督教会
新兴资产阶级
追求来世幸福
神权至上 禁欲苦行
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个性自由、个性解放
追求现实幸福
占有大量财富土地、抑商
渴望自由流通的资本
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1500年
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意大利
教皇高于王权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中世纪)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美第奇家族
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藏品达十三万件的乌菲奇美术馆,是他们家的办公室。
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碧提宫,也是他们的宫殿……之一……
没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G.Brucker《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复兴的背景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作品)
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正是这样的工商业城市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的逐渐兴起,出现了新生的资产阶级。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正是推动文艺复兴的社会力量。
——《教师用书》P102
材料一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想请画家给儿子胡安作画。胡安想要莱昂纳多作画。但教皇的答复是:“我们还不像佛罗伦萨的银行家那样腰缠万贯”。
当时佛罗伦萨的美第奇银行享誉整个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美第奇家族始终起着轴心的作用”
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
复兴的背景
材料二 在圣经里干放贷这事的人死后要下地狱。佛罗伦萨银行家乔万尼·美第奇心里非常恐惧。于是,他为了赎罪,用钱来支持艺术家为教堂画画,以显示诚意。此后,统治欧洲金融200年的美第奇家族对文艺、教会和市政建设采取奢侈浮华的保护和资助政策。
材料三 科西莫·美第奇创建了柏拉图学院。柏拉图学院成为欧洲中世纪以来第一个世俗文化的科研机构。劳伦佐·美第奇情愿花巨资甚至抵押家产购买搜寻古籍(包括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阶级基础:美第奇家族为首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持
西欧文化传承
对东方文化的汲取
时间
领域、国别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主张
14C
文学
“前三杰”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歌集》
反对教会神权统治,
讴歌人性,肯定人价值尊严
提倡平等
惊世的巨匠
15
C
艺术
“后三杰”
(意大利)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雅典学院》
展现人性的美
《蒙娜丽莎》
16
C
文学
(英国)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神曲》叙述但丁在梦中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其中,炼狱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必经之路。
《神曲》片段一:
但丁“发现”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在地狱的一个火窟中永受煎熬。但丁对痛苦的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神曲》片段二:
在《炼狱篇》中,但丁明确宣称:“我是一人,当爱情鼓动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
思考:从片段一可知,但丁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持怎样的态度?
从片段二可知但丁崇尚什么?
但丁与《神曲》
彼特拉克与《歌集》
材料一:(名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二:(名诗)我象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
思考:
从材料一可知,彼特拉克与但丁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人文主义之父”
情人劳拉
薄伽丘与《十日谈》
材料一:(名言)“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材料二:《十日谈》主题: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七天:妻子与男人偷情的故事。
第八天:男人与女人之间互相作弄的故事。
第十天:有关恋爱的故事。
思考:依据材料一分析,薄伽丘的思想主张有何突出特点? 从材料二可知,薄伽丘所推崇的人性有何明显的局限性?
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假若文艺复兴没有莎士比亚,人性的探讨还是集中在《十日谈》中人性的本能方面,大多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人民社《历史·必修3》
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比他同时代人伟大,“正因为他们是某一时代人类认识最高阶段的充分代表,从这一高处来观察人们和自然的生活,把这种生活描写给我们看。” ——杜勃留洛勃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莎士比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1、她透露怎样的表情?
2、最逼真的身体部位?
3、她是什么身份?
4、人物背景特点?
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怀了身孕的待产妇女
佛罗伦萨富商格拉迪尼的夫人
人的情感
现实中的人
世俗人物
人生活环境
(1503年始到1506年 )
面部、双手、前胸、眼睛······
树林、小溪、小路、天空······
通过解读蒙娜丽莎画作细节,并总结其表达的中心思想?
人在世俗生活中主体地位
以人为中心
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
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幸福
……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内涵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
前5C
5C
14C
17C
人文主义起源:
智者运动
中世纪
人文主义复兴
政治: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文化:产生了众多精湛文艺作品、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
?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
坐落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
Part 2
宗 教 改 革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卡诺莎之辱”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教权强于王权)
问题1、中世纪谁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
问题2、谁强烈地要求与上帝直接对话?
问题4、他们的要求能顺利实现吗?
问题5、怎样才能实现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教皇、主教、教士等神职人员
普通教徒
不能
否定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实行宗教改革
上帝
教皇等
神职人员
普通教徒
问题3、他们为什么会有这强烈愿望?
深受罗马教廷的压迫和剥削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出售免罪券
⑴思想: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⑵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⑶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
⑷导火索: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
1.为什么要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公布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
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Why does not the pope, whose wealth is today greater than the richest of the riches, build just this one church of St. Peter with his own money, rather than with the money of poor believers?
2、宗教改革内容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1)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人人平等
3.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392年,被定为罗马国教
1054年,分裂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天主教
新 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1517年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否定神学思想
找到现世中的自我
——文化运动
上流社会
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
否定教权
找到灵魂得救的自由
基层社会
大众群体
——社会运动
教皇权威
新教
Part 3
近代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
伽利略
人物
成就
备注
哥白尼(波兰)
提出“日心说”
成就: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牛顿(英国)
经典力学
万有引力定律
成就: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布鲁诺(意大利)
坚定维护“日心说”
结果:被罗马教廷宣称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
伽利略(意大利)
观测证实“日心说”
结果: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进步再促进思想进一步的解放
Part 4
启蒙运动
欧 洲
社 会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专制统治
(教权/王权)
理性
信仰
向 左?
向 右?
向 后?
向 前?
背 景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康德
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建立君主立宪制。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相互监督、制衡。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都反对君主专制。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内 容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 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影 响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封建+教会
阻 碍
束缚思想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
信仰自由
反对神权
解放思想突破束缚
理性主义反对封建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提供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