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沈从文
台前县孙口乡第一中学 赵志喜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 教 学 目 标
3、 重 点 和 难 点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会不同场景的歌唱所体现出不同意味和不同民风,学习文章所用的对比、烘托等手法。
2、过程和方法:
细读课文,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特点,感受、品味作者融入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和陶醉之情,以及洋溢出的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
的表现手法。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人物描写和景物
描写的精妙。
二、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2、学情分析
3、教学方法
4、学法指导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以音乐构建平台,让学生欣赏民歌演唱,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品味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领略优美的意境,感悟文章中细腻生动的描写。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北方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也存在陌生感。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合作研讨法
多媒体展示法
4、学法指导
读书品味法
查阅资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境训练
精读品味
整体感知
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
感情朗读
导入新课
乐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3分钟)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
忌讳( ) 酬( )和( )
铁箍( ) 熹( )微
yí
pì
nuò
dūn
huì
chóu
gū
xī
jù
hè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
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
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
的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象征予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简介
云南的歌会有哪三种形式?
第二板块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4分钟)
山野对歌-----比试才情
山路漫歌-----自在随兴
村寨传歌-----传递文明
第三板块 比较阅读,把握旨趣(7分钟)
假设“我”因时间关系只能参与其中一种歌会,为此我犹豫不决,难以取舍。那么,你会支持我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讨论,并结合课文说明理由。
第四板块 感情朗读,体会韵味(4分钟)
找出自己特别喜爱的场
景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喜欢的原因。
1、 作家沈从文把对美好的生活的爱倾注于笔端,体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同学们就自己最喜爱的文字谈谈感受。
第五板块 精读品味 揣摩语言(12分钟)
写云南妇女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
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
精读品味,揣摩语言
2、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
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第六板块(5分钟)
放飞想象,进入情境
第七板块(5分钟)
质疑问难(2分钟)
这个问题我不懂,你能帮我吗?
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和体会?
作业(1分钟):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节日,对家乡的某一民俗活动进行描写,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山野对歌: 才智 外貌 神态 人物美
山路漫歌: 花 鸟 人 环境美
村寨传歌:场面 特点 目的 风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