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沂水春风》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沂水春风》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09:53: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沂水春风》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摄乎大国之间 ( ) 2.因之以饥馑( )
3.比及三年 ( ) 4.且知方也。( )
5.夫子哂之 ( ) 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
7.宗庙之事,如会同,( )( )
8.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
9.吾与点也 ( ) 10.异乎三子者之撰( )
11.莫春者,春服既成 ( )
1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 )
13.浴乎沂,风乎舞雩( )( )( )
14.如其礼乐 ( )
二、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填空
1.子路率尔而对曰:“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中可见子路性格 。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说明冉有 。
3.“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表明公西华 。
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异乎三人之撰”表明曾晢 。
5. 曾皙以“暮春咏归图”抒情何志?

6.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曾皙之志是 ,曾点所描绘的理想蓝图是前面三种理想:
, , 的终极结果,是孔子心中至淳至美的“大同世界”,是儒家礼乐治国付诸实践的完美体现。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馑       (叠加,增添) B.舍瑟而作 (站起来)
C.异乎三子者之撰 (述) D.吾与点也 (和)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     ②千乘之国
B.①摄乎大国之间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唯赤则非邦也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展现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和蔼、思想开朗、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而且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孔子唯独“与点” ?




2.孔子对四子志向的评论透露出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6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3.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季路的“志”。(2分)

4.简要分析孔子与颜渊、季路“志”的异同。(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6分)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5.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 的人,辟世之士是指 的人。(2分)
6.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6分)
材料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沂水春风》
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7.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请简要概括。(2分)
8.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4分)




《沂水春风》同步练习(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摄乎大国之间,( ) 2.因之以饥馑( )
3.比及三年( ) 4.且知方也。( )
5.夫子哂之( ) 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7.宗庙之事,如会同,( )( )
8.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
9.吾与点也( ) 10.异乎三子者之撰( )
11.莫春者,春服既成,( )
1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 )
13.浴乎沂,风乎舞雩( ) ( )
14.如其礼乐( )
【答案】
夹, 2.叠加,增添 3.等到 4.义 5.微笑
6.六七十里见方,即纵横各六七十里;或 7.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外交会见。会指诸侯会盟。同指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8.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指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9.赞同 10.述 11.即“暮春”,夏历三月。
12.指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童子指成童,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
13.指夏历三月在沂水中沐浴,指在沂水边象征性地洗一洗,以除灾祈福。风指吹风。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 14.若,至于。
二、填空
1.子路“率尔对”“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对曰说明子路性格 。
答案: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直率坦诚,自负鲁莽,轻率之嫌。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说明冉有
答案:有理想、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表明公西华:
答案: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异乎三人之撰”表明曾晢 。
答案:从容不迫、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曾皙以“暮春咏归图”抒情何志?
答案:委婉展现了曾点入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是太平盛世的缩影,礼乐治国的结果。
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曾皙之志是 ,曾点所描绘的理想蓝图是前面三种理想:
, ,的终极结果,是孔子心中至淳至美的“大同世界”,是儒家礼乐治国付诸实践的完美体现。 答案:最高境界。 前面三种理想(以勇强国、以粮富国、以礼治国)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选D。与:赞同。
A.因之以饥馑       (叠加,增添) B.舍瑟而作 (站起来)
C.异乎三子者之撰 (述) D.吾与点也 (和)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  ②千乘之国 B.①摄乎大国之间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唯赤则非邦也与
【解析】选B。B项,介词,在/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A项,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因为。D项,副词,就。
3.【解析】选B。错在“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和“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孔子唯独“与点” ?
答案:①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②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2.孔子对四子志向的评论透露出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为国以礼”(礼乐治国)。通过礼乐教化来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使“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大家都过上太平安宁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6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3.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季路的“志”。(2分)
答案:子路追求重义轻财,有福同享;颜渊追求善行,愿做默默无闻的人。(2分,每点1分)
4.简要分析孔子与颜渊、季路“志”的异同。(4分)
答案:孔子安仁;不同人不同爱,各得其所,使人安居乐业。子路侧重物质分享,求仁;颜渊侧重个人修养,不违仁。三人都怀抱仁心、践行仁道。(4分,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6分)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5.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 的人,辟世之士是指 的人。(2分)
答案:积极入世,不愿同流合污【1分】主张出世,逃离世俗。【1分】(义近即可)
6.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孔子:无道之世,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积极入世,担负变革社会重任,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2分)。孟子:人生得志则施恩天下(1分),不得志则洁身自好,独善其身(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6分)
材料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沂水春风》
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7.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请简要概括。(2分)
8.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4分)
【答案】7.礼乐治国。(礼乐教化)
8.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在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以保持社会安定。(2分)另外,又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1分)礼与和的关系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