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 ( ) ( )
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 ( )
3.子路,行行如也:( )
4.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
5.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 )
6.必也临事而惧: ( )
7.夫子矢子曰:( )
8.颜渊死。子哭之恸:( )
9.自牖执其手: ( )
10.夫子莞尔而笑:( )
11.博我以文: ( )
12.如有所立,卓尔: ( ) ( )
13.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
14.窥见室家之好: ( )
15.百官之富: ( )
16.其何伤于日月乎: ( )
17.多见其不知量也: ( )
18.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
19.弦歌之声:( )
二、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填空
1.孔子感叹自己的学生“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不仅要求自己的学生 “ ”(四个字),还要弟子能“ ”(四个字)。
2.子贡对孔子非常尊敬,他把老师的学问比作“ ”,又把孔子比作“ ”。
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儒家 态度,以及 思想。
4.颜渊喟然而叹,一叹 ,二叹 ,三叹 。
5.孔子到子游的武城,说了一句“割鸡焉用牛刀“。”割鸡“比喻 ,”用牛刀“比喻 。
6.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子乐的原因是: ,身为这些英才的老师,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几句是说 。
8.升堂入室:比喻 。
三、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③之耳。”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③ 戏:开玩笑,逗趣。
⑴“割鸡焉用牛刀?”孔子是在批评子游吗?如果不是,体现了孔子怎样复杂的情感。
⑵“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理解。(3分)
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由之瑟① 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注:①由之瑟:据载,子路弹瑟“有杀伐之声”。
⑴孔子两次批评子路,其原因各是什么?(2分)
⑵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有什么共同点?表现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 (4分)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乙】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⑤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⑴请说说甲文中,子贡擅长辞令,在维护老师形象上不遗余力,请结合材料说说子贡的说话艺术。(3分)
⑵因为子贡这段话,后人将“师门”称为“门墙”,成语 ,谦称自己愧在师门。(1分)
⑶子贡以日月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2分)
《高山仰止》同步练习(答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狂(狂放不羁);简(志向高远) 斐然成章:有文采的样子 文化知识已灿然可观。
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
3.子路,行行如也:刚强的样子
4.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很和乐的样子
5.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徒手搏虎,徒步渡河
6.必也临事而惧:警惕,谨慎
7.夫子矢子曰:发誓
8.颜渊死。子哭之恸:过分哀痛
9.自牖执其手:窗户
10.夫子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11.博我以文:丰富
12.如有所立,卓尔:如(一旦) ;高高地竖立,超群出众的样子
13.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途径,路
14.窥见室家之好:美丽 华美
15.百官之富:房舍
16.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
17.多见其不知量也:只是
18.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像仲由那样,恐怕不能善终
19、弦歌之声:这是推行礼乐教化的表现。
二、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填空
1.孔子感叹自己的学生“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不仅要求自己的学生“博之以文__”(四个字),还要弟子能“__约之以礼__”(四个字)。
2.子贡对孔子非常尊敬,他把老师的学问比作“数仞之墙____”,又把孔子比作“_日月_____”。
3.“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儒家__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和人生___态度,以及___儒家通权达变________思想。
4.颜渊喟然而叹,一叹__孔子学问之深______________,二叹__老师善教,循循然善诱人__,三叹__入门之难_____________。
5.孔子到子游的武城,说了一句“割鸡焉用牛刀“。”割鸡“比喻__治理武城县____,”用牛刀“比喻___用礼乐之道来治理_______________。
6.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子乐的原因是: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这些英才的老师,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
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几句是说孔子的学说高深难测,无所不在。
8.升堂入室:比喻学道的深入程度。
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③之耳。”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③ 戏:开玩笑,逗趣。
⑴“割鸡焉用牛刀?”孔子是在批评子游吗?如果不是,体现了孔子怎样复杂的情感。
(1) “割鸡焉用牛刀?”不是在批评子游,而是体现孔子对子游能在小小的武城施行礼乐之治的欢愉之情,同时也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感到惋惜。
(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理解。(3分)
(2)从孔子对子游礼乐之治实践的充分肯定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乐教观是:一是可通过“弦歌之声”来传授礼乐之道;二是“弦歌之声”不仅可教化在上位的君子,也可以教化普通百姓;三是“弦歌之声”应该加以推广,“以牛刀杀牛”,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由之瑟① 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注:①由之瑟:据载,子路弹瑟“有杀伐之声”。
(1)孔子两次批评子路,其原因各是什么?(2分)
2. (1)子路好勇而稳健不足,弹瑟缺乏中和之美;或孔子提倡中庸,而子路弹瑟“有杀伐之声”(1分)子路受表扬后有自满情绪。或者批评子路一味好勇。(1分)
(2)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有什么共同点?表现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 (4分)
(2)共同点:有表扬也有批评。(1分)教育思想:因材施教(1分)(或“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孔子在批评子路引起弟子误会时,孔子马上肯定子路成绩,(1分)在表扬子路导致子路有自满情绪时,孔子便指出子路在其他方面的不足。(1分)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乙)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⑤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⑴请说说甲文中,子贡擅长辞令,在维护老师形象上不遗余力, 请结合材料说说子贡的说话艺术。 (3分)
3. ⑴主要运用比喻和衬托的艺术。(1分,答到比喻就给1分)子贡清楚地认识到叔 孙武叔借抬高自己来诋毁孔子的不良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说自己的学问不高,以此来衬托孔子的学问高。并指出叔孙武叔不得其门,根本不可能了解老师学问的高深、内涵的丰富多彩。结尾以平和的语气讽刺叔孙的平庸。(2分)
⑵因为子贡这段话,后人将“师门”称为“门墙”,成语 ,谦称自己愧在师门。(1分)
(2)忝列门墙(1分)
⑶子贡以日月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2分)
⑶ (2分)①日月比喻孔子,说明孔子崇高伟大,不可超越。②用人们无法遮盖损害日月光辉的事实,说明了不自量力的人诋毁孔子,并无损于孔子崇高光明的形象。(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