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同步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格:格调
B.子适卫,冉有仆 仆:倒在地上
C.无乃尔是过与 过:责备
D.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攻:攻打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曰:“富之。” 富:________________
⑵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必: 先: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既来之,则安之 来:________________
⑷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善:________________劝: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道: 敬:
⑹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聚敛: 益:
⑺盍彻乎 彻:
二、论语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后问题。(6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悻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
⑴根据上述材料,用一个词概括孔子和荀子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2分)
⑵上述材料中,孔子与荀子对“刑”的态度有何不同?请做简析。(4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后问题。(6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⑴孔子认为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2分)
⑵根据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个人修养角度谈谈儒家提出的德治的意义。(4分)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孟子对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②孟子回答说:“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精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拿着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⑴孔子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
⑵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请简述。(4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后问题。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学而》)
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皆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未知孰是。抑,反语辞。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其诸,语辞也。人,他人也。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节此而观,则其德盛礼恭而不顾乎外,亦可见矣。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⑴结合朱熹的批注,概括子贡认为孔子“必闻其政”的原因。(2分)
⑵根据材料,分析子贡和朱熹对孔子的评价有何异同。(4分)
《为政以德》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 :选C A项,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B项,仆:驾驭车马,赶车。D项,攻:批判,指责。
2. (1)使动用法,使……富裕 (2)如果 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面,先做 (3)使动用法,使……来 (4)形容词作名词,守道义的人,优秀的人 勤勉努力⑸治理 办事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⑹用重税等搜刮民财 增加⑺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二、1、
21.礼(或礼治)
2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反对为政以刑(法),认为一旦用刑(法)来执政,会使百姓丧失道徳感(“无耻”)。
苟子提倡“隆礼重法'“礼”“法”并用,对百姓不仅要用“礼义”教化之,还要用“法度”禁之治之。
2、
【答案】23.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24.道德具有自净、自羞、自律、自省的功能,一个人拥有了道德,心中就能常驻羞耻心,能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3.
【答案】(1)孔子孟子都认识到改善民生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2分)(意思对即可)
(2)孟子提出实行仁政要减刑罚、少赋税、精耕细作,(1分)并要对壮者实行“孝、悌、忠、信”的教育。(1分)孟子认为,这样做了,就是让他们拿着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①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很多了,还需要做什么呢?”说:“使他们富有。”说:“富有以后还要做什么呢?”说:“教育他们。”
②孟子回答说:“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精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拿着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4. 21.凭借五德,不求而得。(2分)
22.同:两人都赞赏孔子的品德,认为以德可以服人。
异:子贡作为孔子的弟子,对老师“异乎人求之”有一种自豪感;而朱熹则把孔子神圣化,表达了后世学者的敬仰之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