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诲人不倦 自用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一、诲人不倦 自用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09:55: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诲人不倦》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班级_________
(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有教无类(种类) 文,行(品行),忠,信
B.抑(或许)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雅》《颂》各得其所(各归适当的位置)
C.不愤不启(气愤) 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不发
D.述而不作(创作),信而好古 窃(私下里)比于我老彭
(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 女与回也孰愈(胜过) B.吾与(跟)女,弗如也 巧笑倩(面颊美好)兮
C.美目盼兮(盼望) 素以为绚(色彩繁盛的样子)兮 D.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 起(检举)予者商也
(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告诸往而知来者 闻斯行诸? B.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吾与女,弗如也
C.回也闻一以知十 求也退,故进之D.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陈亢退而喜曰 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③告诸往而知来者 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闻斯二者 ②起予者商也 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④其斯之谓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 )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鲤趋而过庭 ②鲤退而学诗 ③其斯之谓与 ④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就无法讲话。】
B.其斯之谓与?【他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为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D.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要去做吗?】
( )8、下列对孔子教学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指出,每个人先天的禀赋是很相近的,但是每个人的习性(习惯和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后天学习成效有很大差异的缘故。这句话等于宣告教育不仅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乐学、好学。其中“好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极大贡献。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 )9、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悱恻—徘徊 趋势—胡诌 B.角隅—蟠龙 高亢—吭声
C.琢磨—谣诼 磋商—蹉跎 D.谄媚—陷害 愤怒—喷薄
(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抑为之不厌(讨厌)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离开,保持距离)
B.不愤不启(开导)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还复。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
C.女与回也孰愈(过分) 告诸往而知来者(过去的事。这里指已言已知的事。)
D.起予者商也(启发) 始可与言《诗》(参与)
( )1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B、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告诸往而知来者 闻斯行诸 B.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述而不作
C.鲤退而学《诗》 求也退,故进之D.不学礼,无以立 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 )13、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学问有三种不同的境界,下列选项中最切近最高境界的一项是
A.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1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B.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C.女与回也孰愈D.绘事后素
( )15、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不同的环境和文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B.孔子说“有教无类”反映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C.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D.孔子希望他的弟子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
( )16、下列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既来之,则安之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C.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1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既富矣,又何如焉
( )1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B.起予者商也 C.是礼也 D.然,固相师之道也
( )19、下列句中“知”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A.回也闻一知十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D.知者乐水
( )20、下列句中“为”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B.夫子何为 C.为之犹贤乎已 D.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 )2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不悱 举一隅 无谄 如切如磋 巧笑倩兮
A.fěi yú chǎn cuō qiàn B.fēi yǔ cǎn cuō qiàn
C.fēi yú cǎn cuō qiān D.fěi yǔ chǎn chuō qiān
22、填空:
①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一段话,是关于____________ 教育的著名论断,由此形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贡曰:“《__________》云,‘____________________,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由此形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字经》说:人之初,_________________。性相近,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
①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②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
诲人不倦答案
1、D【A行:社会实践;B抑:不过,只是;C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A【B与:赞同;C盼:黑白分明;D起:启发】
3、C【也:均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A:之/兼词,之乎;B连词,和/动词,赞同;D连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
4、C【①表承接;②却;③表承接,就,然后;④又,并且】
5、B【①量词,种,件;②助词,…的人;③副词,就;④代词,这】
6、B 【①连词,表修饰,着;②连词,表承接,就;③句首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④代词,他,他的】
7、B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8、C 9、C 10、B 11、D 12、B 13、D 14、D 15、B 16、C 17、B 18、A
19、A 20、D 21、A
22、①不悱不发 启发式 举一反三 ② 诗 如切如磋 切磋琢磨 ③性本善 习相远
23、①“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②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诲人不倦答案
1、D【A行:社会实践;B抑:不过,只是;C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A【B与:赞同;C盼:黑白分明;D起:启发】
3、C【也:均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A:之/兼词,之乎;B连词,和/动词,赞同;D连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
4、C【①表承接;②却;③表承接,就,然后;④又,并且】
5、B【①量词,种,件;②助词,…的人;③副词,就;④代词,这】
6、B 【①连词,表修饰,着;②连词,表承接,就;③句首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④代词,他,他的】
7、B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8、C 9、C 10、B 11、D 12、B 13、D 14、D 15、B 16、C 17、B 18、A
19、A 20、D 21、A
22、①不悱不发 启发式 举一反三 ② 诗 如切如磋 切磋琢磨 ③性本善 习相远
23、①“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②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