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邻水县袁市镇中心小学
王建龙
《平均数》说课
说教材
1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2
3
4
5
6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讲,它是统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且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移多补少、先总后分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及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且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所以我将本课的教法确定为:主要采用活动探究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法为主。
四、说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将本课的学法确定为: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及小组讨论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我以3只兔子分蘑菇的故事开始,3只兔子分别有9、5、4朵蘑菇,现每只兔子要分得一样多,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点(平均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动手实践,初步感知
首先我会出示“3只兔子采蘑菇的个数情况统计图”并提问学生:老大要怎么给才能让3只兔子的蘑菇数量一样多?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后,请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去移动磁贴演示给全班同学看,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讲授新课:
(二)发散思维,突破方法
在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移多补少的方法固然简单好用,但如果遇到数据大一点的,我们再用这种方式去求平均数行不行?那我们应该用哪种方法去求平均数?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求平均数的另外一种的方法(先总后分)及其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学生在掌握了先总后分的方法后,出示采蘑菇统计图,平均数与最大数、最小数作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最大数>平均数>最小数
学生在掌握了求平均数方法后,以兔子王国采蘑菇大赛为故事背景,先出示数量相同的两组数据,再出示数量不同的两组数据,当数量不同时需要比较两队平均成绩。
(三)对比探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精选3道练习题,前2道是考察学生对平均数概念和算法的理解,后1道是考察学生利用平均数去思考生活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小结:
在这一部分,我将采用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在求平均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数学知识补充:
教师挑战20秒计算30个数的平均数。
利用电脑软件Excel数据整理工具,快速计算大量数据的平均数。
(结合科技时代背景,计算机求平均数再一次提高学生探索平均数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里调查全家人的身高及体重,分别算出一家人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说板书设计
总数量÷总份数
>最小数
最大数>
平均数
移多补少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