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宇宙的边疆》 课件29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13.《宇宙的边疆》 课件29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11: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只要我看到涌来的星空,我总是能被深深地震撼。                   _ -爱因斯坦
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是天文学家。                  - -费尔巴哈
假如星星一千年才出现一次,设想一下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景象啊!然而由于天空中每晚都有星星,我们几乎难得看上一眼。     
--拉.华.爱默生《论自然》

夏日星空
导入新课
夏日的夜空,繁星闪烁,骤然间流星绚烂登场,继而倏尔远逝,淹没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宇宙浩渺且神秘莫测,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类,吸引着人类不停地探索它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特的探索成果-——《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等。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与海盗号着陆器
宇宙的边疆
感受?鉴赏
走近作者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
1980年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60多个国家上映观众高达5亿
卡尔·萨根:
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感受?鉴赏
解 说 词
走近作者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一、解说词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秋日的下午,阳光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教学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白色的玻璃幕墙,红褐色的点缀,显得那么的和谐与温暖。远远望去,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驶向远方……
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
感受?鉴赏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一、解说词
解 说 词
走近作者
清晰的顺序
优美的语言

明确的对象
特 点
感受?鉴赏
积累·整合
解 说 词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二、积累·整合
学生速读课文,划出各段的说明对象或说明要点。
宇宙
星系
恒星
走近作者
太阳系
地球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7 星系
10 本星系群
11 银河系
15 慧核
17 地球
离地球80亿光年
离地球200万光年
离地球4万光年
离地球1光年
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二、积累·整合
积累·整合
解 说 词
走近作者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由远到近,空间顺序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二、积累·整合
积累·整合
解 说 词
走近作者
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主旨感悟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三、感受·鉴赏
抒情
比喻
列数字
对比
拟人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走进作者
感受?鉴赏
议论
问题探究---抒情议论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2.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的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问题探究二---比喻、拟人
(1)善用比喻
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等等。
(2)巧用拟人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形象贴切的表达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的深入了解她。
(3)笔带激情
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是有文学色彩的。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用“晕眩战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4)语含哲理
作者应用了一些经典性的语言,具有哲理性。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的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又充满趣味。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卡尔·萨根
美国
著名“大众天文学家”
“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走进作者
感受?鉴赏
感受?鉴赏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应用?拓展
四、思考·领悟
2010年9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中国著名科学作家嵇晓华一篇文章——
科普作品:中国读者很难提出好问题
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
思考?领悟
走近作者
2010年7月6日,
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
四、思考·领悟
感受?鉴赏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应用?拓展
思考?领悟
走近作者
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
有, 是暂时的;
没有,是扩张的;
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四、思考·领悟
感受?鉴赏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应用?拓展
思考?领悟
走近作者
感受?鉴赏
解 说 词
积累·整合
五、应用·拓展
①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②宇宙无涯,地球很渺小:……
③宇宙无涯,人类很幸运:……
……
学完《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
走近作者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具有一种精神
一种科学的精神
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宇宙未来
宇宙的边疆
(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清晰的顺序
优美的语言
由远到近空间顺序
清晰明了便于把握
善用比喻巧用拟人
笔带激情语含哲理
存在否?
随人类认识而不断扩大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