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词中帝
亡国君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城破,后主肉袒出降,一路呜咽,被俘到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赐牵机药酒毒死李煜,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学
习
目
标
1、知人论世,初步了解李煜其人其词。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本词的
音乐美、情韵美。
3、诵读这首词,理解掌握移情入景的抒情方式。
朗读指导
1、把握节奏,四字作逗,或上二
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
2、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
应、只是、几多”;
3、读出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具体有哪些愁?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李虞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这些美好事物成了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改”
自然永恒不变
人事变化无常
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改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移情入景
请同学们思考全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体现“愁情”的呢?
1、虚实结合,触景生情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2、三度对比
物是人非之痛
3、比喻、夸张、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名句赏析
鉴赏
这句词运用了比喻和夸张、设问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愁思比作春水,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将抽像的感情形象化了(步骤二),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表达得更沉重(步骤三)。(化虚为实)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比较阅读一
点评:“愁”本无形,着一“载”字,便觉有形。“载不动许多愁”极言“愁”之重。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比较阅读二
简评:此词精彩之处在最后几句。“愁”有多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出“愁”之多,“愁”之广。
比较
阅
读三
清
平
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简评:这首词写离情。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除去还生,委婉,深沉。“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
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
塞
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
李煜,既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千古词帝,又是一位抱憾终生的错位帝王。这种错位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作文训练
南唐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词人;宋徽宗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画家;明熹宗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建筑师;晋惠帝的儿子不喜欢当皇帝,却喜欢杀猪卖酒……你怎样看待这种错位现象?
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
了解意象
把握意境
体悟情感
弄清手法
品味语言
【学法指导】
知人
论世
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以梦写醒、以乐写哀、以少胜多写尽哀之极。
全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与回忆联结在一起的?
【参考思路】 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又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因作者的绝望心绪而变得黯然失色。年年花开,岁岁月圆,何时了?作者已经厌烦它的无尽无休了。随后,“小楼”“故国”“雕栏”“玉砌”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冲击着词人的心,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如滔滔江水冲决而出。一个亡国之君,大胆地抒发其亡国之恨。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
以问起,以答结。以绝望起,以绝望结。感情似未变,读起来却觉得绝望更深。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小
结
?????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南唐后主李煜“误做人主”
(余怀《玉琴斋词序》),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悲惨的。但作为词人,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辞章,“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独特的人生经历、深广的意识和至真至纯的性情,是李煜词不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