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1课时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论衡》一书中的《状留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慢),空而轻者行疾(快)。”这段话说明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的改变就越
(选填“难”或“容易”)。?
2.如图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
B.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小车到达粗糙的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知识点2 牛顿第一定律
3.(湘西州中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4.正在加速滑行的雪橇,如果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则雪橇将(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立刻保持静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综合能力提升练
5.物体不受力时是静止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原来的
。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
m/s、vB=2
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将
,速度大小为
m/s。?
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小球向下摆动,说明力可以
;小球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失去一切外力,小球将
。?
7.如图所示,教室里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减速下落
D.保持静止
8.“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后,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
)
A.飞向太阳
B.落回地面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动
9.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短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0.如图所示的小球从斜面上某处滚到A点时速度为1
m/s,方向为该点圆的切线方向。假如此时小球受到的力忽然都消失了,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
A.1
B.2
C.3
D.4
11.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若第二次实验时小车刚好滑到了木板最右端,接下来最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
A.增加玻璃板的长度
B.降低小车从斜面上的释放高度
C.增加木板的长度
D.减轻小车的质量
12.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所受的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该物体将(
)
A.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B.立即静止
C.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其运动的变化情况
13.如图所示,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面以v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2,比较v1和v2的大小,则有(
)
A.v2一定大于v1
B.v2一定小于v1
C.v2一定等于v1
D.无法确定
14.(海南中考)如图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情景。
(1)让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沿斜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水平面越光滑,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
(3)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
运动下去。?
拓展探究突破练
15.如图所示,伽利略在探索“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有以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1)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和排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2)伽利略由此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论述没有牛顿论述的全面,原因在于
。?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1课时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论衡》一书中的《状留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慢),空而轻者行疾(快)。”这段话说明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的改变就越 难 (选填“难”或“容易”)。?
2.如图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
B.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小车到达粗糙的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逐渐减小
知识点2 牛顿第一定律
3.(湘西州中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4.正在加速滑行的雪橇,如果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则雪橇将(
D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立刻保持静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综合能力提升练
5.物体不受力时是静止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原来的 运动状态 。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
m/s、vB=2
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将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大小为 2 m/s。?
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小球向下摆动,说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球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失去一切外力,小球将 静止 。?
7.如图所示,教室里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D
)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减速下落
D.保持静止
8.“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后,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
A
)
A.飞向太阳
B.落回地面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动
9.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短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0.如图所示的小球从斜面上某处滚到A点时速度为1
m/s,方向为该点圆的切线方向。假如此时小球受到的力忽然都消失了,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B
)
A.1
B.2
C.3
D.4
11.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若第二次实验时小车刚好滑到了木板最右端,接下来最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A
)
A.增加玻璃板的长度
B.降低小车从斜面上的释放高度
C.增加木板的长度
D.减轻小车的质量
12.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所受的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该物体将(
C
)
A.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B.立即静止
C.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其运动的变化情况
13.如图所示,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面以v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2,比较v1和v2的大小,则有(
C
)
A.v2一定大于v1
B.v2一定小于v1
C.v2一定等于v1
D.无法确定
14.(海南中考)如图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情景。
(1)让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沿斜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速度 相同;?
(2)水平面越光滑,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
(3)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 匀速直线 运动下去。?
拓展探究突破练
15.如图所示,伽利略在探索“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有以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1)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和排序,正确的是 D (填字母);?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2)伽利略由此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永远沿直线匀速运动下去 ,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论述没有牛顿论述的全面,原因在于 没有考虑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