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答案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关汉卿其人其事以及创作背景。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2.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字词注音。
盗跖(zhí) 提防(dī) 前合后偃(yǎn)
罪愆(qiān)
杳(yǎo)无音信
瀽(jiǎn)
刽(guì)子手 暑气暄(xuān)
甘霖(lín)
尸骸(hái)
古陌(mò)荒阡(qiān)
3.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二、合作探究
1.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主)
②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③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主)
2.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3.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4.明确:窦娥形象总结:善良,孝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三、交流展示
略窦娥冤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难点:把握作品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关汉卿其人其事以及创作背景。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
,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是我国戏剧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
。与
、
、
齐名,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把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种,现存18种。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侠仗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悲苦遭遇和反抗斗争。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精练。主要作品有
、
、
、
等,其中
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2.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字词注音。
盗跖(
)
提防(
)
前合后偃(
)
罪愆(
)
杳无音信(
)
瀽不了(
)
刽子手(
)
暑气暄(
)
甘霖(
)
尸骸(
)
古陌荒阡(
)
3.《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第一折相当于故事的开端,第二折相当于故事的发展,第三折相当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结局。本文节选的是第三折,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
,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
。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
。
4.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
、
、
、
。
二、合作探究
凭借对文意的疏通和理解,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具体有哪些?)
2.分别说明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窦娥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4.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塑造这个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三、交流展示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感的心灵。请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请你听我说”为题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