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3-2 《致大海》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13-2 《致大海》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12: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大海
普希金
“俄罗斯第一艺术的诗人”
——别林斯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而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1799-1837)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俄国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由于歌颂自由和解放 ,1820年,就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时年21岁。1826年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遇害。
  诗作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美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 
作家简介
普希金
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溢着阳光。”
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的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政治抒情诗《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民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创作成就,对俄罗斯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大量的政治诗,其激进思想和他崭露头角的声望,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被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尤其是那壮阔浩渺的大海。更使诗人留连忘返。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大海,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致大海》。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朗诵欣赏
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一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高尔基曾说过“普希金好像在寒冷而又阴沉的国度上空,燃起了一个新的太阳,而这个太阳的光线立即使得这个国度变得肥沃和富饶起来。”读他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
请同学们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
整体感知
致大海
一(1--2):向大海告别
二(3--13):
三(14--15):为自由奋斗不息
诗人面对大海产生的联想
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征?抒发了对大海的什么感情?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 意象
特点
情感
大海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 意象
特点
情感
大海
自由、翻滚起伏、闪烁壮观、沉郁、喑哑、幽静、任性、喜怒无常、深沉、有力、阴郁、倔强
热爱赞颂
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怀念、礼赞。
其实质是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资料
(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早年深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大革命期间参加革命军,在土伦战役中战功卓著。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后远征意大利,打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就任第一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制定《拿破仑法典》。对外扩张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军,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其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具有掠夺他国的侵略性质。1814年反法同盟军队攻陷巴黎,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出逃,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夺政权。6月,在滑铁卢战役被反法同盟打败,再次退位,流放到太平洋的圣赫勒拿岛,后病死于该岛。
拿破仑·波拿巴
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长眠在“一个峭岩”,普希金最钦佩的英国大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但终为其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普希金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自身坎坷的经历。人们到处忍受"都是一样"的命运,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这正是诗人把人海说成是"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的原因。
(1788-1824)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1809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尔他等地。这些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逢勃发展,大大开拓了诗人的政治视野,孕育了后来的叙事诗《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诗里塑造了一系列无国无家,个人与社会对立的“拜伦式的英雄”)。1811年回到英国。为支持纺织工人暴动,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这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惨无人道的杰作。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后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组织,反抗奥地利的统治。这一时期创作长篇叙事诗《唐璜》(未完成)。1823年烧炭党运动失败,他前去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期间不幸染病去世。其诗作以辛辣的社会讽刺、批评和对自由、民主的讴歌,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表现的个人主义和悲观厌世的消极成分非常严重。
乔治·戈登·拜伦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道别
联想
道别
功业未竟的伟人
挣脱束缚的愿望
──难舍,因共有自由奔放的精神而情感相联
──愁苦,心愿难遂
──惋惜,壮志未酬;崇敬,精神伟大
──牢记,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
思路
小组合作朗读
大海的勇敢的水手,
我多么羡慕你,
生活在帆影下,
在风涛里直到年老!
已经花白了头,
你是否早已寻到平静的港湾,
享受一刻安恬的慰藉??
然而诱人的风浪,
又把你喊叫。? 
伸过手来吧,
我们心里有同样的渴望。
让我们离开这过去的海岸,
去漫游于遥远的天空,遥远的地方。?
我在地面住厌了,
渴求另一种自然,
让我跨进你的领域吧,
自由的海洋……
扩展阅读
普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