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3 百合花 课件+朗诵音频—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3 百合花 课件+朗诵音频—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16:47:37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花语:
百年好合
小说知识积累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发表《百合花》。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茅盾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了解作者
开端
(带路)
发展
(借被)
高潮
(牺牲/献被)
结局
(盖被)
情节结构
(1—23)
(24—43)
(44—57)
(58—59)
朗读课文
开端
(带路)

(借被)
高潮
(牺牲/献被)
结局
(盖被)
小说主题
①战友情
②军民情
人性美
品味开端部分,关注伏笔描写
⑴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中秋”除了交代季节,还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设伏,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小通讯员在这一天牺牲了。
⑵开篇交代总攻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借被子”以及通讯员受伤作铺垫,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通讯员和新媳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通讯员:
腼腆
淳朴
勇敢
热爱生活
关心同志
新媳妇:
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分析第25段是如何描写村干部的?
次要人物不可忽视
通过外貌、动作的描写。“他眼睛熬得通红”写出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用一片硬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写出了生活的艰苦;拿东西、吃饭、喝水写出了工作的繁忙。
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①可以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
②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在这篇小说里,“我”是非主要人物。小说中非主要人物一般具有如下作用:①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②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彩基调的作用;④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①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烘托小通讯员的性格;
②“我”是整个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我”是故事的一部分,为通讯员和新媳妇提供了活动环境。
小说中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2)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是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两个干硬的馒头。睹物思人,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4)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
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