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7.2 归园田居 课件+朗诵音频—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7.2 归园田居 课件+朗诵音频—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16:48:37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看图猜作品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
芳草凄美,
落英缤纷。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其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走近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体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自称
私谥
仕隐经历
一起一落:29岁出仕,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归去来兮辞》《宋书·陶渊明传》
躬耕生涯:共20多年。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背景补充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东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隐约、迷蒙
依依:隐约、轻柔
墟:村落
自然:田园生活
整体感知
1.“归园田居”这个
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2.题眼中能得到哪些隐藏信息?
深入研读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后感觉?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
樊笼
官场生活


厌恶悔恨
“误”,说明悔恨之深;
“三十年”,说明时间之长
2.为何而归
①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②守拙归园田
③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归向何处
→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哪些意象?特点?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白描
以动衬静
简朴空旷
幽雅美丽
宁静和谐
诗人站在屋外,由近及远,从近处的茅屋、树木,写到远处的村落炊烟;
再由视觉到听觉,听到了狗吠、鸡鸣,以声衬静,这样,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间景色。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融情于景
简朴、清幽
优美、安定
和谐、恬静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
恬淡
舒畅
热爱田园
视觉
听觉



情语
白描
景语
4.归去如何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体现出诗人怎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
是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
是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
是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
是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
是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有人认为这并无对错,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明哲保身,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果你穿越到陶渊明的时代,你又会如何选择?
自由讨论
君子固穷隐田园
豪华落尽见真淳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推崇,几乎到了爱不释手地步。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他编的《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此外,他还写了《陶渊明传》,创作了摹写陶渊明精神气质的诗歌作品,他所编辑的《文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八首。萧统做粉丝做到如此敬业的地步,早已超越了一般的“追星”行为而有了别样的意义。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非常崇拜,他在诗中说:“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这是不是等于说,虽然星空灿烂,但你是我的唯一。诗歌创作方面,孟浩然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上,对陶渊明诗作多有传承。
陶渊明的fans
李白还是陶渊明的粉丝呢!很明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脉相承的。
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字里行间洋溢着粉丝对偶像的仰慕之情。
杜甫也是陶渊明的粉丝。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隔世的知己,他咏诗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白居易也把陶渊明作为自己的偶像。江州离陶渊明的故乡浔阳很近,白居易任江州司马的时候,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白居易自称是“异世陶元亮”,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和生活情趣,被他引入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中。
“唐宋八大家”中,至少有两个是陶渊明的粉丝:欧阳修和苏轼。
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他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苏轼呢,不但自己喜欢陶渊明,还拉上儿子一起“追星”,读陶诗、和陶诗曾是他们父子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苏轼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自己“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也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留下词作六百多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渊明诗文的就六十首,也就是说,他差不多每十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辛弃疾堪称陶渊明的“超级粉丝”。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