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陶渊明一生有三爱:爱诗、爱酒、爱菊。谈到李白,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便是——
诗
酒
剑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
…………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
酒
剑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
,号
,素有“
”之称,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
诗人。他在诗里较多的借助于浪漫而丰富的
来表达理想,风格
,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杜甫有诗云: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浪漫
主义
想象
豪放而飘逸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解
题
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梦中游览。
天姥:梦游的对象。指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唱歌之声,故名。
吟:
古诗体式,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文章背景
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
yíng
shàn
lù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jì
mǔ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
超出
遮掩
凭借
或许
向东南,作状语
重点字词释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使……颤栗;使……震惊
用作动词,下雨
在中间
向东,作状语
原来,此前的梦境中
低头;侍奉
名作动
弹奏
课文朗读
整
体
感
知
诗
歌
理清思路
①入梦的原因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理清文章思路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惊梦长叹
梦前——梦中——梦后
梦前:
入梦缘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叙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为何从“瀛洲”谈起?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3、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高大、巍峨
写作手法: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思考
思考:梦境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剡溪美景(6句)
天姥奇景(10句)
洞天仙境(10句)
梦中
梦游历程
描写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剡溪美景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天姥奇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奇花异石,目不暇接;纵情山水,留恋奇花,浑然不觉黑夜将至。)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天姥奇景有什么特点?
侧面描写
雄奇(美丽迷人
阴森恐怖)
壮观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洞天仙境
场面:
群仙相聚
特点:
辉煌神奇、热闹非凡、
迷离恍惚、光怪陆离
作者描绘洞天一个什么场面?
有什么特点?
思考:
整个梦境描写体现李白诗歌一个什么特点?作者描写梦境有何用意?
特点:想象奇特。
用意:作者虚构了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并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对比,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对丑恶现实之鞭挞。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
——鲁迅
梦醒情状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议论
抒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忽
恍
惟
失
炼字
生动写出了惊醒之后不知所处、怅然若失的情状,表现出作者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之情。
梦醒情状
提问: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梦中
惊梦长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后
提问:“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
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
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傲视权贵,追求自由。
局限性
进步性
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惊梦长叹
特点:雄奇、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想象奇特
进步性
局限性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默写全诗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