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初中化学教研组
质量守恒定律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
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
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能否准确理解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能否正确使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对后续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
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课程标准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知识结构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活动)
化学方程式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怎样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 3 计算
利用、步骤
教材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事实探究、分析
文字式+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应用定律
利用方程式的计算
基本原理和概念
基本技能
课题 3
课题 2
课题 1
各课题教育功能
+
课题 3
课题 2
课题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态度;进行科学观的教育
掌握化学用语,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简单的化学反应,能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理解计算原理,会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计算
课时设计 9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课时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1课时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课时
单元整合与灵活运用 1课时
单元验收 1课时
试题反馈评讲 1课时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认识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到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教育、熏陶,培养合作、交流、学习,思考、质疑、探究,严谨、求实、客观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型:实验探究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方案1(未实施)
引入
得出结论
猜想
实验探究
蜡烛燃烧后变短,打火机里的液体烧没了,家里的液化气需要灌气。
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④不一定
学生做白磷燃烧实验
不变
定律
寻找证据
质疑
提问
定律应用
一定吗
实验证据:多个实验得出相同结论
理论解释:微观动画-----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
科学结论:拉瓦锡……
用定律解释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镁条燃烧后得到的固体比镁条质量怎样?
演示实验
定律意义
启示
收集到的固体质量小于使用的镁条质量
分析原因
白烟……
正确理解定律;实验中不放过细节;科学的严密性
指导科学发现;化学反应的计算依据;推断物质组成
对方案1的异议:
1、白磷燃烧实验由学生来做困难多,费时。
2、由一个实验得出定律依据不充分
3、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分不足
方案2(实施)
引入
结论
猜想
实验探究
蜡烛燃烧后变短,打火机里的液体烧没了,家里的液化气需要灌气。
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④不一定
老师做白磷燃烧实验
不变
得出定律
学生实验
质疑
一定吗
提供三个实验,由学生分组选做探究
微观论证
微观动画: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
科学史
提问
应用
用定律解释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镁条燃烧后得到的固体比镁条质量怎样?
演示实验
定律意义
启示
收集到的固体质量小于使用的镁条质量
分析原因
白烟……
对定律的理解;实验中不放过细节;科学的严密性
指导科学发现;化学反应的计算依据;推断物质组成
1、演示?学生实验
2、细沙
3、白磷大小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方程式的涵义;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
过程和方法目标
边分析边讨论边总结得出规律,应用规律进行练习,讲、议、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完整准确表达化学反应
课型:练习归纳
课时: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已经学过的
16个化学变化
2、根据题目信息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
表达化学变化
例1 请写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例2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例3 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常常闻到刺激性气味气体,其原因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反应时有副反应发生,生成高锰酸钾、氯气(Cl2)和氧气。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的基础上,找出化学反映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总结出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并会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求:
1、书写格式
2、实验原理
3、根据数据关系列式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难点:列对应的项及比例式
课型:讨论探究式
课时:3课时(其中巩固练习1课时)
1.根据化学方程式解计算题格式要求讲解 1课时
2. 关于一些类型题的讲解 2课时
例如:有关含杂质的;有气体生成的;含有催化剂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以字母符号形式出现的等。
例1、 已知A、B两种物质反应生C
A+B C。 用7g A和2g B或4g A和5g B充分反应后都可以得到6g C。
现取A、B固体混合物共9g, 充分反应后得到7.5gC。此混合物中A和B的质量分别是 和 。
小心提示
应用范围:纯物质,只有两种类型,不宜加深
明确解题关键是化学概念(反应)清楚,化学方程式正确
初学阶段在解题步骤和规范上要严格要求,以利于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计算技能的形成
教材中特别提及杂质计算问题,意在使学生形成发展的观点。
1、教师身担多重职责(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教学中的“放”与“收”,“过程”与“结果”,然而时间少。
2、教学内容很多,但分数很少。
内容变多了,程度变浅了。
不要超过课标要求,大量延展内容。
加强集体备课,依靠大家力量渡过难关。
多与学生交流,只要学,就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