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5 15: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算律——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热身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
18×4×25 125×9×8 36+147+64
776+16+84 125×24 186-38-62
(2)、小结: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问题一:给一个长52厘米,宽28厘米的相框装饰一圈花边,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厘米花边?
(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要准备的花边。
(2)教师巡视,让用52×2+28×2和(52+28)×2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 452×2+28×2 (52+28)×2
问题二: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级去体育室领取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领了多少根跳绳?
(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一共领了多少根跳绳?
(2)教师巡视,让用6×24+4×24和(6+4)×24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 6×24+4×24和(6+4)×24
三、探索规律。
1、组织交流:
(1)谈话:哪个小朋友能来说一说上面每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吗?
(2)谈话:这两题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补充板书:
(3)提问: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但最后结果相同)
(4)谈话:像这样的结果相同的两道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写成一个等式。
板书: 52×2+28×2 =(52+28)×2
6×24+4×2 4=(6+4)×24
2、体验感悟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等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使学生明确:左边是52乘2的积加28乘2的积,等号右边是52加28的和乘2。
3、类比展开。
提问:你能根据刚发现的特点编几组等式吗?
学生编写,教师巡视后全班交流。
4、揭示规律。
(1)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如果有学生答得比较到位: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的。
(2)谈话: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我们就用a、b、c这三个字母来表示
(3)引导:如果在第一个等号的左边我用a来表示52,b来表示28,c来表示2就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板书:a×c+b×c
(4)追问:那么等号的右边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后板书: a×c+b×c=(a+b)×c
四、应用规律 。
1、看谁填得快。
(40+4)×25= ×25+ ×25
20×15+1×15=(20+ )×15
( + )×9=38×9+22×9
56× + 44× =( + )× 13
2、根据乘法分配律判断,下面等式成立吗?
16×(4+8)=16×4+16×8
(15×8)×20=15×20+8×20
(125+1)×8=125×8+1
99×7+7=(99+1)×7
3、看看前面领跳绳的问题,根据提供的信息,除了可以求一共领了多少根跳绳之外,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四年级比五年级多领了多少根跳绳?
怎样列式?6×24-4×24
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 (6-4)×24
(2)思考: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五、拓展延伸。
1、谈话:在上面学习的两种方法的算式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2、尝试:怎样算才能更简便,请你说说计算理由。
72×15+28×15
(200+1)×6
99×23
98×27+54
六、全课小结
请你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说说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