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解
题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景(上阕)
抒情(下阕)
(词牌)
(题目)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被誉为“词圣”,留存词作363首,有《东坡乐府》;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
称“苏黄”
词:与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绘画:开创“湖州画派”,善画墨竹
美食: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
水利:杭州“苏堤”,广州“自来水”
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医药:编《苏学士方》,建安乐坊
服饰:发明东坡帽(又称“东坡笠”)
三次贬谪
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宋神宗时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宋哲宗时因改革派打压而被贬。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哲宗时仍因改革派打压而被贬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召苏轼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常州---汝州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1080年出狱后被贬黄州,在黄州期间为了排遣政治上遭受打击所带来的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关于赤壁的“一词两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年46岁。这时距他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已两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
曲
整体感知
哪些内容写“赤壁”?
哪些内容写“怀古”?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分析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湖北有文武赤壁之说,文赤壁位于黄州,是因苏东坡在此吟颂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著名;武赤壁位于赤壁市(原蒲圻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遗址。文赤壁地处古城黄州西北汉川门外,玉屏山、龙王山、聚宝山紧护其东北,长江环绕其西南。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此写了传颂千古的前后《赤壁赋》,而命名为"东坡赤壁"或"文赤壁"。这里的风景名胜令游人赞叹不已,其珍贵之处是那琳琅满目的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碑刻。苏东坡的《景苏园贴》碑刻,其字如江河流泻,是苏轼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人称为"国中之宝",书法评论家认为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相媲美,被世人推崇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嵌于坡仙亭内的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字笔势苍劲,如暴风骤雨,飞动圆转,与其词章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碑阁内还有苏轼手书的《赤壁赋》石刻,历代书法鉴赏家对此评价极高。这里保留有苏轼的画作两幅:一为《月梅》,一为《寿星》,均嵌刻于坡仙亭内。《月梅》画面,由半镰新月和一枝老梅组成,老梅虬枝苍劲,嫩枝秀逸,花蕊初叶,于清凄中露出一缕新机。《寿星》画面以"德、寿、殿、宝"四字组成,作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据说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一幅人物漫画。黄州赤壁除苏轼书画碑刻之外,明代郭凤仪于嘉靖年问所画的《东坡老梅》,也极为珍贵。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
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陆水由其东注入长江。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遗址是由三座小山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这三座小山起伏相连苍翠如海,再加上亭台楼阁错落地隐现于其间,景色益显秀美。其主要景点有赤壁摩崖、拜风台、凤雏庵和翼江亭等。赤壁山的西南临江处,岩斜亘300余米,怪石嶙峋,汹涌的江水直扑断崖,卷起千堆雪,声如巨雷。文人骚客来此凭吊者,自古不绝,故留下众多书法。赤壁矶头的断崖上刻有"赤壁"两个楷书大字,二字的近旁,还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画像石刻。南屏山顶的拜风台,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台遗址。金鸾山腰的凤雏庵,相传庞统曾隐居于此。原庵早废,今庵乃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庵内主室所供奉的庞统塑像,庄严刚毅,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庵四面苍苔布绿,曲径藏幽,古树垂荫,百鸟飞呜,真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赤壁山顶的翼江亭,传为诸葛亮、周瑜在赤壁之战时观望曹营的遗址。亭为后人所建。
文赤壁
武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感情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险怪
高峭
汹涌
猛烈
奔腾
纯白
形
声
形
色
夸张
拟人
比喻
向往英雄
豪迈奔放
这三句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作者抓住悬崖、峭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的宏大意象,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
这两句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分析下阕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志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
谈笑间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
(侧面衬托)
前两句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作者感慨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原本
“一时多少豪杰”,但是为什么诗人却只写周瑜呢?
怀古→伤今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
感奋感伤的色彩
功业无成的感慨
旷达洒脱的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豪放”表现在三个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
豪放中略见苍凉,
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山)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词人:
早生华发
总结: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比
照应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