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4课《通讯三篇》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第4课《通讯三篇》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17: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新华社长沙11月2日电(记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专家认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基因强大”,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
人物通讯三则: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他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的特点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
“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来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
人物通讯
【结构类型】
①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被誉为“心灵富豪”“当代神农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相当于“农业诺贝尔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1998年,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
袁隆平简介
张秉贵简介
张秉贵(1918~1987),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被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本领,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7年,北京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逝世纪念日)设立为张秉贵日。
钟扬简介
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人,生前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被追授为“时代楷模”称号。
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本研读
一、按照过程线来看,《喜看稻菽千重浪》写了哪些事?
二、按照思想线来看,《喜看稻菽千重浪》写了哪些事? 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五、这三篇人物通讯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三、找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描写“一团火”的
句子,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标题的作用。
四、90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
钟扬这个人物的?
文本研读
按照过程线来看,《喜看稻菽千重浪》写了哪些事?
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③1964年7月5日,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④1966年,发表《水稻雄性的不孕性》论文;
⑥1986年,发表《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论文;
⑦1995年,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
⑧1997年,袁隆平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
⑤1992年6月18日,致信《人民日报》,批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按照思想线来看,《喜看稻菽千重浪》写了哪些事? 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工作态度
学术品格
道德操守
理想志向
文本研读
找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描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标题的作用。
描写“一团火”的句子
文本研读
① 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贷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④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③ 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标题作用:
①贯穿全文内容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深化文章主题
文本研读
本文线索:
结构特点: 倒叙写法
本文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90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钟扬这个人物的?
a.刻画人物语言。直接引用钟扬的话,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正侧结合的手法
正面刻画
侧面刻画
文本研读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1)文章结构:
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
楚,结构鲜明。
(2)刻画人物: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
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
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
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群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