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背诵古诗《梅花》。 
6.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日常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2.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能仿照例句,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学习字词 
1.观察图片,引发兴趣。 
(出示野外活动的图片)引导:今天,王叔叔要去参加野外活动。去野外活动得带野外活动必备的行装,说一说:王叔叔准备了什么? 
提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带领学生认识事物的名称并熟读词语;还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了解事物的作用,例如:为什么要穿登山鞋?为什么要带望远镜?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 
(1)借助拼音,初步认读。 
教师提醒: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语文园地一,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8个词语。看看谁能把字音读准。 
学生练习认读。 
(2)教师指名认读,正音,学生开火车读。 
(3)借助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4)出示图片,把图片和词卡一一对应,再来读一读。 
(5)分行认读,了解两行词语的类别。 
①引导思考:同学们,分别读一读这两行词语,它们是户外观察大自然时可能需要的两类用品,它们各是什么类别?(学生读词) 
教师引导归纳:第一行四个词语是为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四个词语是为户外观察准备的用具。 
②指名读词。 
3.拓展练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会用上哪些物品?这些户外用品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交流。 
板块二 词句积累,迁移运用 
1.读一读。 
课件出示: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对比体会动词表达的效果。 
2.做游戏。 
(1)教师宣布“我说你做”的游戏规则:教师说词语,学生做动作。 
提示:教师打乱顺序念词语“穿衣裳、迎上去、甩甩头、披红袍、追上去、摇摇头”;教师在评价时,引导学生区分“迎”和“追”、“穿”和“披”、“甩”和“摇”的区别。 
(2)指名到讲台上根据指令做动作。 
(3)引导区分动作的不同。 
①“迎上去”和“追上去”。 
迎:面对着,走过去。 
追:紧跟在后面赶上去。 
②“穿衣裳”和“披红袍”。 
穿:把衣物穿在身上。 
披:把衣物盖在肩背上。 
③“甩甩头”和“摇摇头”。 
甩:甩头的动作幅度大,比较用力。 
摇:摇头的动作幅度小,用力也小一些。 
(4)继续做游戏:请一位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用“迎、追、穿、披、甩甩、摇摇”说其他的词语,其他学生做动作。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看!用准确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会让你的表达更生动。汉语就是这么奇妙,要想准确使用词语,就要不断地练习运用,发现汉语的有趣之处。 
【设计意图】在体会动词的准确性时,重点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演中体会,在演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演对动作,演出词语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理解词语方法的记忆。 
3.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1)读句子,说一说:“我”的脾气怪在哪里? 
课件出示: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要点: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从“温和、暴躁”两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我”脾气的“怪”。 
(2)出示情境,说话。 
课件出示: 
课间游戏真好玩,我们有时候玩踢毽子,有时候玩捉迷藏。 
天上的云总爱变,有时候变成一只兔子,有时候变成一匹马。 
(3)你能用上“有时候……有时候……”说说你的日常生活吗? 
4.用“在……在……在……在……”说话。 
(1)读句子,说一说:水做了哪些事? 
课件出示: 
平常我在池子里唱歌,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我们每天也会做很多事,请大家说一说。 
提示:此处请学生说出做的事即可。 
(3)你能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4)谁能把这样的句子连起来说一句话? 
提示:在指导说话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在同一个地方做的不同事情放在最后说。 
板块三 书写提示,比较练写 
1.读一读,这几个字你都认识吗?谁能给它们组一组词? 
课件出示: 
2.观察: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 
要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一类是左窄右宽,一类是左宽右窄。 
3.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要点。 
课件出示写字口诀,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课件出示: 
体型窄,左边站,横要短,捺要收。 
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范写并指导要点。 
作:左右两个撇长短差不多,右边的撇要穿过竖中线;右边的竖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比左边的竖长;三横间隔要均匀。 
法:左低右高,右边的“去”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竖要靠近竖中线,第二横是主笔,靠着横中线写。 
都:左高右低,“者”的撇要舒展,包住下边的“日”,“阝”的竖要舒展。 
别:左右基本等高,左边的撇要舒展,右边立刀旁的竖勾要舒展。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评价。 
提示:评价的要点要围绕左右结构两部分关系的处理展开。 
6.展评。 
选择不同水平的书写作品进行展评,学生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写字方法进行指导时,要重视观察、描写的过程,特别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笔画的书写位置,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是写好汉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要对学生书写习惯进行引导,包括对汉字文化的渗透,不要游离于写字之外,仅开展枯燥的说教,要与书写融为一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古诗《梅花》。 
2.阅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 
3.总结本单元学过的几篇科普童话,分组自由阅读其他科普童话,分享交流,推荐阅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日积月累,学习古诗 
1.出示图片,欣赏梅花。 
(1)出示一组梅花的图片。引发思考:你们看,这是梅花的图片,边看边观察,你们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2)过渡:梅花在冬天开放,它不畏严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下了关于梅花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梅花》。 
2.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2)教师指名朗读,就读音进行指导,强调“数、为”在诗中的读音。 
3.借助插图,边读边悟。 
(1)教师出示插图,学生边观察边读诗。 
(2)师生交流对古诗的大致理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积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了解传统古诗词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机与魅力。 
板块二 我爱阅读——《企鹅寄冰》 
1.认读“寄”字。 
(1)出示“寄”字:这个字,谁会读? 
(2)谁能给这个字组几个词? 
要点:邮寄、寄信、寄生虫等。 
2.认读“企鹅”和“狮子”。 
(1)出示插图:你们认识这两个动物吗? 
(2)出示词语“企鹅”和“狮子”:谁来读一读? 
(3)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呢? 
要点:狮子生活在非洲,那里很热;企鹅生活在南极,那里很冷。 
3.教师讲故事,学生边听边猜。 
提示:教师在故事的关键点处提问。例如:南极在哪儿?非洲在哪儿?狮子大王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狮子大王收到了企鹅寄来的箱子,箱子里有冰吗?企鹅收到了狮子大王寄回的箱子,箱子里是什么呢?为什么冰寄到狮子大王那里变成了水,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4.翻开课本第14页,自主阅读《企鹅寄冰》这个有趣的故事。 
交流分享:谁来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借助图表,答疑解惑。 
课件出示: 
学生汇报交流。 
6.你能根据图示,学着老师的样子也讲讲这个故事吗? 
7.狮子大王和企鹅都感到很奇怪。同学们,你们弄明白了吗?请你寄封信给狮子大王和企鹅,告诉它们原因。信里该写什么呢?请你们想一想。 
要点:冰从寒冷的南极运到炎热的非洲,变成了水;水从炎热的非洲运到寒冷的南极,又变成了冰。 
8.小结:从《企鹅寄冰》这个科学童话故事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非洲热和南极冷的气候特点,还知道了冰遇热化成水、水遇冷结成冰的科学常识。读故事,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示意图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阅读策略。 
板块三 科普童话,拓展阅读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还有今天学习的《企鹅寄冰》,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我们从这些文章里了解了很多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 
教师小结:我们从这些故事里了解了大自然中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了解了动物的生长过程,还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以及冰遇热化成水、水遇冷结成冰的科学常识,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科普童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这样的科普童话吗?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很多这样的绘本童话书,大家想看吗? 
2.将绘本童话书分成几大类别,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享阅读。 
(1)浩瀚的宇宙:《奇妙的宇宙》《神秘的太阳系》《地球怎么了》…… 
(2)神奇的大自然:《小水滴的旅行》《北极度假村》《鸟宝宝搬家》《小炭头回家》…… 
(3)动物世界:《草原之王——狮子》《棕熊之王》《方向之王——海豚》…… 
(4)生活小百科:《牙齿逃亡记》《磁铁怪物》《便便是怎么来的》…… 
3.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4.班级阅读分享推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习本单元学过的几篇科普童话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童话故事,学会正确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科学常识,让学生喜欢阅读科普类童话故事,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课外活动  动词的不同意思  说句子  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  企鹅寄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直观、主动地去理解内容,有效学习。我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识字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熟读字词,巩固效果好。说句子时,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规律,再联系生活实际,练说句子。层层降低难度,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描红练字时,对学写左右结构的字进行了观察比较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笔画的书写位置,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同时,还进行了书写习惯的引导和汉字文化的渗透,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书写功底一定会更加深厚。 
对于《梅花》这首古诗,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地理解诗意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地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在“我爱阅读”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利用讲故事猜读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然后再进行自主阅读,通过梳理、提炼重点内容,形成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示意图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阅读策略。最后,通过小结本单元学过的几篇科普童话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童话故事,学会从故事中正确理解所蕴含的科学常识,让学生喜欢阅读科普类童话故事,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