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5.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其直接原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严重干旱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7-8题
7.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8.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9-10题。
9.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10.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1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受灾人口(万人/年) 242 743 859 1226 1590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18. 1 43.9 53.7 82.0 89.1
1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
12.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 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②③⑤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13-14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13.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14.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15~17题。
15.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6.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17.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18.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19.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0.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有关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B.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后恢复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挽救生命
D.灾中应急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通过建设加强灾区的抗灾能力
22.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2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24.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25.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26.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27.“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28.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御的最基本途径是
A.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修筑沿岸堤坝,彻底整治河道
C.积极参加财产安全保险事业
D.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29.下列防洪措施属于工程性的是
A.实行防洪保险 B.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C.修建分洪区 D.加强分洪区土地管理
30.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我国寒潮影响地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写出四个受寒潮影响较少的地形单元。(4分)
(2)根据上题作答,选择其中两个地形单元,分别分析其受寒潮影响较弱的原因?(8分)
32.(16分)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4分)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2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33、简要评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6分)
3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 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3分)
(2)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3分)
图3
座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