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科学巨匠们
钱学森星
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
郭永怀星
编号为212796号
小行星
钱三强星
国际编号25240号小行星
朱光亚星
国际编号10388号
小行星
王大珩星
杨嘉墀星
周光召星
国际编号为3462号
小行星
彭桓武星
国际编号为48798号小行星
王淦昌星
国际编号14558号小行星
赵九章星
国际编号7811号
小行星
袁隆平星
国际编号8117号
小行星
屠呦呦星
国际编号为31230号小行星
杨利伟星
国际编号21064号
小行星
费俊龙星
国际编号9512号
小行星
聂海胜星
国际编号9517号
小行星
神舟星
国际编号8256号
小行星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以身许国铸重器
1.“两弹一星”
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1954年,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国帮助时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论十大关系》(1956年)
1、中国面临着什么威胁?
2、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怎么办?
来自美国的核威胁
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怎样研制原子弹?
阅读P91“人物扫描”,谁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们又遇到了怎样的难题?
邓稼先(1924-1986)
回国报效
别妻离子
隐姓埋名
1960年,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处在饥饿的边缘。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穷的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
面临
问题
1964年,原子弹装配完成
技术空白
基地选择
原料难得
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
全民出动
代价很大
青
海
金
银
滩
草
原
四周环山、高寒缺氧、海拔3千米
高原荒漠
条件艰苦
要求:
1.严格保密
2.保障安全
3.物资运输便利
困难:
1.“铀”提纯要求高
2.提炼手段落后
3.原料需求迫切
开采、水冶、烤干、提练、铀浓缩到铀元件制造等上百道工序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之后,西方依然看不起中国,当时的美国媒体就叫喊:中国的原子弹是废品,形容为有弹无枪。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傲慢地说:“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无从发挥作用。从现在看,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
钱学森(1911-2009)
______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6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氢弹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4年,
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1966年,中国的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中国航天之路就此开启。
_____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
1970
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维护世界和平。
根据材料回答,“两弹一星”有何意义?
漫步太空
1999年
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嫦娥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神州系列飞船发射情况
1.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1999年11月20日
2.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
3.神舟三号: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
4.神舟四号: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发射:2002年12月30日
5.神舟五号: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航天员:杨利伟 发射:2003年10月15日
6.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2005年10月12日
7.神舟七号: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8.神舟八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
9.神舟九号: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10.神舟十号: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11.神舟十一号: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发射:2016年11月17日
二、忧国忧民谋福祉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性命……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60年
开始进行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66年
文革席卷全国,袁隆平被关进牛棚,试验秧苗全部被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68年
试验秧苗在雨夜被人连根拔起,即将成功的实验再次中止。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69年
3000多组杂交组合实验,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70年
云南遭遇7.7级大地震,伤亡近5万。地震震中距离袁隆平所在的元江县只有150公里。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973年
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一、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影响: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
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一、杂交水稻
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
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
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000年至2015年期间
全球疟疾死亡率
2.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015年,为表彰屠呦呦在治疗疟疾方面的重要贡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对我们有何启示?
原因: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2、中央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3、广大科技人员无私奉献和热情地投入;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4、1978年以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三、百花齐放扬国威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戏剧:话剧《茶馆》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
文学: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音乐: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优秀代表作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茶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漫步太空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农业、医学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文化
科技文化成就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C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