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辨识媒介信息
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促进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概念解读:什么是“媒介素养”
概念解读:什么是“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指在互联网传播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每一次“新闻反转”,都是对舆论生态和公信力的破坏。媒体抢新闻,舆论评是非,这本身没错,但前提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这个底线必须遵循,否则就是跑偏。
概念解读:什么是“标题党”
标题党,是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小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其发帖的标题夸张,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
活动一:读典籍,谈启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启示: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跟从。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夔一足(《韩非子》)
启示: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对道听途说的传言,
必须进行考察分析,
不然就会是非不分,
以讹传讹,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曹操派遣蒋干往江东游说周瑜,并且打探虚实,周瑜热情地招待他并且和他同榻而眠。蒋干盗得周瑜书信,使曹操误以为蔡瑁、张允与江东内通,愤怒地将他们处死了。曹操事后醒悟,追悔莫及。蒋干将假的信息带给了曹操,导致在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时,曹操损兵折将。——蒋干中计(《三国演义》)
启示:
在传递信息时,需要辨别真伪,否则会误人误己。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段朋率大军攻打鲁国。他们听说鲁国的将领是名不见经传的吴起时,就很不以为意。田忌暗地里派人去鲁营打探实情,吴起故意把精锐的部队藏于后营,特意让他们看到士气萎靡不振;吴起也请求与齐军议和。田忌听完汇报后,更加轻视鲁军,放松了警惕。深夜,吴起亲率一队精锐偷袭齐营,大败齐军。兵不厌诈,吴起以假象迷惑敌人,取得胜利。——田忌失败(《史记》)
启示:
看问题不能仅看表面,要看到信息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活动二:收案例,辨特征,明方法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 察传》
请每名同学搜集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这些信息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新闻事件1: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公交车坠江事故。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和议论,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传闻】 公交车与轿车相撞坠江事件一出,私家车的女司机被万州警方控制带走调查。网上有消息称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私家车的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开车,而且还在桥上逆行,为了躲避私家车,公交车才会坠入江中。部分媒体也对“女司机逆行”一事进行了报道,在网上引起了公众对私家车女司机的谴责和声讨。
【真相】 10月28日17时,重庆万州警方发布了警情通报称,公交客车与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客车坠入江中。经初步事故调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 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女司机开车逆行?
【传闻】 10月29日,一段公交车坠江前与小轿车撞击的正面视频曝光,因为视频里公交车的不当操作,有网民爆料称“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一时间,对公交司机的舆论风暴开始了,之前对准“女司机”的矛头也指向了公交司机。
公交司机凌晨唱歌致开车睡着?
【真相】 10月31日,潜水人员打捞出公交客车行车记录仪,提取到事发前车辆内部监控视频。11月2日,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公布。综合前期调查走访情况,此次事故原因系因乘客刘某与公交车司机冉某在行车过程中发生激烈争执导致 。
新闻事件2: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富并声称自己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后微博名为“立二拆四”的大V(现已被判刑)利用该事件诋毁红十字会中饱私囊,并引发了攻击红十字会的骂战,导致红十字会社会形象严重受损,我国的慈善事业受到严重影响。后来证明,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是“立二拆四”等人的恶意造谣。
新闻事件3:一丈夫将其妻子与“铜须”的聊天记录和QQ号披露在网上,一时间,引起网民的愤怒,其中不乏大量的“哄客”在内的人迅速集结,不经任何查证,各种指责谩骂、恶毒言语狂轰滥炸,并“人肉搜索”出“铜须”的各种信息,在天涯论坛上发布《江湖追杀令》,号召大家一起制裁“铜须”。此次事件后来虽被发帖人宣布不实,但对当事人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害。
①网络信息失真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甚至不加核实转发、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以讹传讹、误导受众,使新闻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②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③添油加醋、歪曲夸大。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的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小结1:信息失真的具体特点
④语言暴力媚俗化。网络语言暴力的实施有的是直接在个人的交际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对某人或某事口出秽言;有的是浏览网络信息后,利用网络交际平台的评论功能不加辨别地随口开骂;还有的是在转发信息过程中添加体现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暴力语言。
⑤个人隐私公开化。隐私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格权,如果没有隐私,人的自由就会明显被削弱,容易受制于人。现代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在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使得个人隐私受到史无前例的威胁,个人隐私被窥探、窃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网络成为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重灾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辨别角度
方法提示
从信息的来源判断
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判断
小结2:辨别信息真伪的角度和方法
(1)信息的五要素(时间、空间、主体、事件、结果)是否齐全;(2)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3)逻辑推理(多问几个为什么);(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5)实地考证。
(1)不同角色的人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社会角色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不同个体选择关注不同的信息也体现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差异。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辨别角度
方法提示
从信息的时效性判断
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通知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可以通过判定其时效性来确定信息的价值。
归纳总结: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具体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③信息是否可用; 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⑤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活动三:探渠道,谈过程,明机制
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可靠的信息,列出一张真实信息源的表单。
1.电视:中央及各省市卫视新闻频道,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等。
2.报纸:党报党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
3.广播:中央及各省市卫视广播电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
4.网络:政府官网,如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学们想要获取精准、有效的信息,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1.确立目标,才能让信息“对号人座”。如果你想有所收获,那么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收获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明确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筛选,也就能事半功倍了。当然这样的目标不能太多,否则就和没有目标一样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有3- 4个目标,它们也就是精准信息的检索词,这可以保证我们在遇到相关的书籍、资料、信息时,能精准地聚焦到这此目标上,同时也便于我们分类存储、积累使用总结实践。
2.信息来源筛选。一般来说, 每个领域都会有“领头羊”,当我们想要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跟着他们走一段路是没有错的。但也要有自己的深人思考,这样才能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相应领域的经典书籍也是不错的信息来源,能够让我们获取的信息更系统。
5.信息加工。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信息能够为我们所用。在信息加工以及输出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创造出与目标相关的新的观点,也就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信息。
3.专注于目标信息,对不需要的信息坚定地说“不”!我们需要以目标为中心,专注于能够实现我们目标的信息。学会把目光和注意力聚焦到当下最重要的信息上,这样才能让我们高效地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任务,获得实效。
4.把握信息重点,找出关键。我们要有从信息中提取出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的能力,否则,再好的信息来了,我们也吸取不到其中的精华。
2.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拒绝盲目相信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现在,人们想要知道什么,只需要点一下搜索,就能找到各种答案。其实这些答案,真假纷呈,其准确性也有待考察。但是,现如今,许多人都选择盲目相信。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发生坠江事故。这条消息迅速在大大小小的网络媒体上发布,一时成为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当时传播最广的一条消息是“女司机违规行驶论”。有的网友说女司机违规驾驶导致公交车车毁人亡,于是网络舆论便纷纷把矛头对准女司机,肆意谩骂。然而等到真相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女司机与事故的发生毫无关系。她只是正常行驶,是本次事故的侥幸逃生者。这不禁令我思考:为何人们会如此盲目地相信网络信息?通过思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佳作展台↓
一是因为利益诱惑。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求得关注量,找到一点儿所谓“证据”就大加宣传,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点击量,取得销售量,不顾真实性地误导大众,有时甚至会造成危害生命的结果。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丑化他人,或是用虚假的信息大力美化一个人,最终都误导了大众舆论的走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利益。这些人充当着媒介平台中的骗子,是导致大众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直接原因。
二是由于事不关已。很多人觉得网络上的事好像发生在千里之外,离我们似乎很远。于是,面对信息时,一些人从没想过是真是假,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人滋生出这样的想法:就算不是真的又怎么样?他们盲目地相信,盲目地评论,而忽略了真相。对真相的不理不睬,是导致盲目相信的根本原因。
分析思考之后,我们看清了现象,也看懂了本质,但是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增加知识储备量、时事储备量,确保自己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知能力,即每看到一个事实或定义,则首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然后再从信息的夹源、信息的推导等方面,以质疑的眼光去看待。此外,自己在发布信息时,也要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评估,然后再给出确切、真实的说法。总的来说,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盲目相信,也不全盘否认,这是我们行驶在信息高速路上时,最稳安的路线。
(有删改)
[名师赏评]
这篇文章就2018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展开议论,分析了当时“女司机违规行驶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原因,最后还提出了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的正确做法一提高个 人的媒介素养。这篇文章的理性分析为我们辨识媒介信息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3.针对媒介信息被扭曲、夸大、隐瞒等情况,从个人与政府两个层面谈谈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机制。
①杜绝谣言,传播事实。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击破谣言。
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个人层面:
①建构伦理原则,明确道德底线。在公布信息、发表言论时,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盲目跟风,随心所欲地转发或评论公共事件,更不能未经他人的允许随意公开别人的隐私或诋毁他人的名誉,以免伤及无辜。
②加强技术管理,行政立法并行。对网络使用者的言行进行约束,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无害性,以减少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风险和政治风险。此外,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法规内容仍有待细化,特别是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内容应当完善。
③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网民素质。通过学校、媒体等开展道德宣传,从青少年开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的语言行为。从个人、组织、行业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构建符合传媒伦理道德的把关体系,扶正祛邪,使人们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平衡发展,从源头上改变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政府层面: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