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蕴藉婉约词
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赏读
学生问题主要是:
1.为什么选用了这些景物,比如“寒蝉”。
2.这是一首离别诗,如何渲染画面与情感?
学习目标
赏析柳永《雨霖铃》,学会分析婉约词的景物描写及常见的情感表现手法。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ní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生平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柳永·艺术成就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雨霖铃》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解题·《雨霖铃》
《雨霖铃》也写做《雨淋铃》词牌名。
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作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听录音,标音及划分节奏。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词句。
一、整体感知,知人论世
二、赏析语句,品读情感
(一)请找出本词的意象(景物),说说它们如何表达诗人情感。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
长亭
晚
骤雨初歇
兰舟催发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楚天阔
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思考:
词人为何选用这些意象,它们如何表达诗人情感。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楚天阔
绵长
浓重
无垠
黯淡的离愁
无尽的别恨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杨柳: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温庭筠 : 绿杨陌上多别离。
谐音:留。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悲凉
寓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韦庄: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象征
离愁
月
酒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寒蝉
长亭
晚
骤雨初歇
兰舟催发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楚天阔
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情景交融,字字含情,写出了诗人心中凄凉、绵长、沉重的离愁别绪。
赏析步骤:指出景物(意象),指出特点,描绘画面,写出情感。
如:词人选用了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等意象,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渲染了秋天的凉意,描绘了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实际上抒发了凄凉的离别愁绪。
二、赏析语句,品读情感
(二)除了直接抒情和情景交融,诗人在抒情时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重点关注以下句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白描手法勾勒细节,拨动心弦,引发共鸣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虚实结合:扩大时空范围,加重情感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词人通过情景交融、白描细节、虚实结合的方式,描写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的场景。
主旨归纳:《全优》P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