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祝福》课件(22张PPT)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祝福》课件(22张PPT)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6 07: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
鲁迅
学习目标
一、鲁迅及其作品
二、梳理小说情节
三、分析小说人物
四、小说的主题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标题的意蕴
一、鲁迅及其作品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坟》《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
《而已集》、《二心集》 等等
二、梳理小说情节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三、分析小说人物
(祥林嫂、我、四叔
柳妈)
倒叙的作用
作用:设置悬念,增强小说的吸引力;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反映了小说的反封建主题。
一、祥林嫂
复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
问地狱的有无------死去------死了丈夫,初到鲁镇(被劫走)------被迫改嫁,撞香案,生儿子-------再到鲁镇(再死丈夫,儿子被狼叼走):重复阿毛的故事;被嘲笑额上的疤;捐门槛,不让碰祭祀的器具,丧失生活的希望;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作者主要是如何刻画祥林嫂形象的?有什么作用?
1、肖像描写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精神状态
衣着饰物
眼睛
两颊
青黄

顺着眼
蓝 白
白 乌
较好
青黄
无血色
顺着眼
有泪痕
不精神
蓝 白
白 乌
麻木
黄黑
消 瘦
不 堪
渐或一轮
竹 篮
竹 竿
消尽悲哀
破 碗
肖像描写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白描手法
分析: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第一幅是一个以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脸色青黄”表明她的生活是痛苦的;两颊是红的表明她的精力是充沛的,她的穿着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量,也反映了她内心的明净。第二幅画像是一个精神受到挫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在勉力维持着的习惯打扮。脸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经失去充盈的精
神力量。第三幅画像则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
作用:概括了祥林嫂悲惨的半生,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祥林嫂所受到的摧残和迫害。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搜,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我”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另一方面,小说写“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作用:“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是通过我的叙述得以展现的。“我”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悲剧命运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鲁四老爷
大骂新党---书房的陈设----骂祥林嫂是个谬种------两次皱眉,说祥林嫂败坏风俗,不让她参与祭祀。
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四、分析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
祥林嫂(死)
鲁四老爷(政权)

长工、鲁镇的人们
柳妈(神权)
婆婆、小叔子(夫权、族权)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给全篇定调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⑥作为象征
本篇自然环境描写:三次祝福,四次写飞雪
作用: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六、标题的作用
①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②祝福的热闹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③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死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