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酸碱盐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酸碱盐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10 17:2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酸碱盐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
C.用托盘天平称取5.49氯化钠
D. 测溶液pH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分析与参考]:浓硫酸稀释会放热,一定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的是白雾;测溶液pH值时,应该用玻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在pH试纸上,再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2.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NaN03、NaCl、H2S04
B.CaC03、NaOH、Na2SO4
C.BaCl2、NaN0、CuS04
D.AgN03、Na2S04、NaCl
[分析与参考]: 溶液中一些离子会呈现一定的颜色,如呈蓝色,呈黄色,除考虑离子的颜色,本题还应注意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是否全部溶解或有难溶物生成。碳酸钙、硫酸钡和氯化银等都是白色沉淀。故A正确。
3.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分析与参考]: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化合物。A选项错,NaHSO4含有氢元素,但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盐。碱性溶液是pH>7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反之也正确。除了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之外,某些碱和酸性氧化物也能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一些金属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只有B选项推理正确。
4. 英美以三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丽获得2009年诺贝尔
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 (-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分析与参考]:解析:根据题意,氨基酸分子既有酸的性质又有碱的性质,可见C选项正确。
5. 为除去Cu(N03)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AgN03,某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法。Ⅰ.加
入足量NaCl溶液,过滤;Ⅱ.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方法Ⅰ中产生的沉淀只有AgCl
B.回收方法Ⅱ的不溶物,可直接得到纯净的银
C.方法Ⅰ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还含有NaN03,所以不可行
D. 两种方法均需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分析与参考]:第Ⅱ种方法中,加入过量的铜粉,不溶物除了银之外,还有多余的铜,所以过滤后不能直接得到纯净的银。所以B 正确。
6.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人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
住小烧杯乙和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大烧杯甲中会有白烟产生
B.乙和丙中分别放人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后,丙中酚酞试液会变红
C.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后,乙中产生白色沉淀
D.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水和浓硫酸后,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
[分析与参考]: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丙中的硝酸银会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丙中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
7. 实验室用密度为1.849/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
5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 )
A.100 ML 54.35 mL B.100 mL 55.5 mL
C.250 mL 54.35 mL D.250 mL 55.5 mL
[分析与参考]:解析:根据稀释前后硫酸溶质的质量不变,即可求得答案。选取量简要根据量程稍大于实际要取的液体体积。选B.
8. 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
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分析与参考]:解析:要增加水的pH,又不能增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B中的纯碱呈弱碱性,可以增加pH。选B.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3分,共54分)
9. 身边处处有化学。请从下列6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小苏打 ②石灰石 ③盐酸 ④酒精 ⑤水银 ⑥食醋
(1) 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 。
(2) 生活中常用 来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3) 能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4)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分析与参考]: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平时熟记常见酸、碱、盐、金属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就能解答此类题目。答案:(1) ⑤ (2) ⑥ (3) ② (4) ①
10. 实验员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可能为NaCl、
Na2C03中的一种。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配成溶液,通过以下操作即可判断:
若向配制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只出现白色沉淀,则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若向配制溶液中加稀盐酸,如有 产生,则是 。
[分析与参考]: 根据NaC1和Na2CO3组成成分的不同之处:和,可以选择检验方案;加入可以检测,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有,加入可以检测,如果产生气体,则说明有该离子。
答案:(1) NaCl NaC1+ AgNO3==== NaNO3 +AgC1↓ (2) 气泡 Na2CO3
11. 将稀盐酸慢慢滴人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
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1) 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
应。
(2) 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B点表示的
含义是 。
[分析与参考]: (1)中和反应是个放热的过程。(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直到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B点)之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也会不断冷却至室温。同时,pH不断减小。
答案:(1) 放热 (2) 变小(或减小)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或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12.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
的化学方程式: . 现向
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
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分析与参考]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根据化学反应的优先原则,先进行中和反应再进行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分析可得AB段是中和反应的过程,BC段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C点表示刚好反应完全,因此C点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答案:2NaOH+CO2==== Na2CO3+H2O 有气泡产生 NaC1(或氯化钠)
13.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04、CaC03、BaCl2、Na2S0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 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
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 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
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种可能。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
[分析与参考]:(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CaCO3+2HC1====CaC12+H2O+CO2↑)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可能。“BaC12和Na2SO4不能同时存在”① CaCO3、BaC12、NaOH;②CaCO3、BaC12;③CaCO3、NaOH、Na2SO4;④CaCO3、NaOH;⑤CaCO3、Na2SO4。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必须是二氧化碳先跟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根离子,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
答案:(1) CuSO4 (2) CaCO3 5 BaC12、NaOH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14. 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
的说法产生了兴趣。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①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
(CaC2O4)、碳酸钙。②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 操作①的名称是 。
(2) 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3) 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不同温度下,草酸钙分解的产物是否相同
已知下列事实:
① 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② 12.8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4) 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通过上图数据分析,40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
[分析与参考]:(1)菠菜样品煮沸后经过过滤才可以分成溶液和残渣两部分。(2)根据资料提供信息可以判断加入足量CaC12溶液是为了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3)由题意显示D为二氧化碳,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4)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可以分析得出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O+ CO↑+CO2↑。(5)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400℃~500℃时,草酸钙从12.8克降至10.0克,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可知生成一种固体为碳酸钙,再推出气体为CO。同样的方法可以求解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CaCO3和CaO。
答案:(1) 过滤 (2) 将溶液中的草酸根和碳酸根完全沉淀出来
(3) CaCO3+2HAc====Ca(Ac)2+H2O+CO2↑
(4) CaC2O4CaO+ CO↑+CO2↑
(5) CaC2O4 CaCO3+ CO↑ CaCO3和CaO
四、分析计算题(10分)
1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l0%的盐酸加入到l2.5克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 从图中可以看出,l2.5克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克。
(2)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l2.5克水垢,至少需
要质量分数为l0%的 盐酸的质量是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与参考]:(1)气体质量达到3.3克后不再增多,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最多为3.3克。(2)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1====CaC12+H2O+CO2↑可以列比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及质量分数。(3)已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之后,反过来也可以求出溶解一定质量水垢所需盐酸的质量。
答案:(1) 3.3
(2) 设12.5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1====CaC12+H2O+CO2↑
100 44
x 3.3克
,x=7.5克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0%
(3) 117.7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