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五 小说表达技巧鉴赏3题型 3.小说的细节赏析 教案——【备考2022】高考语文一轮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备考方略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五 小说表达技巧鉴赏3题型 3.小说的细节赏析 教案——【备考2022】高考语文一轮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备考方略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6 11: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五 小说表达技巧鉴赏3题型
小说的表达技巧蕴含丰富,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叙述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考题中一个丰富复杂的考查内容。表达技巧的提法多且杂,《考试大纲》上表述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但是,无论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考试命题中,这个考点的表述是含混的,“表现艺术”“表现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法”多个或大或小的概念交相出现,让人莫衷一是。这里,我们采用“表达技巧”这样一个说法。
题型三 小说的细节赏析
  “细节描写”的内涵与特征
(1)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少考生以为只要是细致描写就是细节描写,其实不然,只有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称得上细节描写。
(2)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当动作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时,也叫细节描写。
◎考向研究
考题示例 考向判读
(2015·安徽卷)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张炜《蓑衣》 题干中有“细节”“细致的动作描写”等等,都说明了题目的考向是细节。
(2011·江苏卷)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宗璞《“这是你的战争!”》
◎答题技巧学习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1)推动情节发展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展示人物性格   一些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精神风貌。①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②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露出人物形象的心理。③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④人物外貌、服饰方面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身份等。⑤环境中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3)凸显环境特征   文章中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往往要借助典型环境的描写,因此文章对一景一物的细致描写,不仅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4)表达真挚情感   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因为其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5)深化作品主题   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根据类型解答细节描写题
细节描写题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侧重分析细节描写的内涵,如“×××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此类题实际上就是从局部文字分析人物形象题。
另一类是侧重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要从以下角度答题:
(1)刻画人物方面,如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等。
(2)推动情节方面,主要关注该处细节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与前面的情节是否有照应,对后面情节的发展是否有铺垫。
(3)表现主题方面,主要看该处细节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该细节与小说的主题是否有联系,是否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4)烘托环境方面,有的细节能渲染时代气氛、表现地方特色。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一只狐狸的博弈
□ 祖克慰
①1981年的初冬,下过一场大雪,村里出了一桩怪事。一只狐狸,火一样的狐狸,在村子里出没。火狐额头上有一片白色的毛,村里人说:“那是妖狐。”
②那只狐狸出现在谁家,谁家就要出点事。狐狸最先出现在老张家,傍晚时分,刚刚点上的煤油灯被狐狸撞翻,张家的三间草房眨眼间被烧个精光。两天后,狐狸又去了乔家,乔家老太太在院子里晒太阳,看见狐狸一溜火红,眼一黑,蹬蹬腿,没了气。
③乔老太有个孙子,叫乔顺风,是村里有名的猎手,玩土枪,百发百中。奶奶的死让乔顺风很悲痛,站在奶奶的棺材前,抹着眼泪说:“奶奶,等我逮到那只狐狸,一定到您的坟前,用狐狸的血祭奠您。”
④乔老太死后,白额火狐像隐了身,没了影踪。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逐渐淡忘了那只妖狐,只有乔顺风没有忘记。
⑤张家的张九说,村子出事之前,多次看到那只狐狸在村后紧靠河边的一个小山洞里出没。那个狐狸洞,后来乔顺风和张九去过,看那洞口,有动物出没的痕迹,乔顺风对着洞口闻了闻,就让张九点燃麦秸熏洞,他掂支枪封着洞口,只要狐狸出来,必死无疑。可熏了半天,连一只老鼠也没熏出来。
⑥乔顺风没有找到狐狸,狐狸却回到了村子里,在村东边刘家拖走了一只鸡,一晃就没有了影子。刘哈巴说:“像一溜火,哧溜就进了树林。”人们跑过去时,啥也没看见,只有那些稀稀疏疏的槐树。但乔顺风不愧是个好猎手,没过几天就找到了那只狐狸。
⑦原来,它就在一棵大槐树的洞穴内,洞口在树根下,被落叶覆盖着。他在那里瞄了两天,狐狸终于从树下钻了出来。他端起枪刚要开火,正在奔跑的狐狸突然转过身站在那里,看着他手中的枪,脸上带着绝望的表情。
⑧乔顺风看着狐狸,额头正中有一个白色的圆点。妖狐!乔顺风一慌神枪就响了。随着枪声,狐狸倒下了,在地上翻了几个滚,一动不动。乔顺风走过去,刚要弯腰去捡,躺在地上的狐狸忽然一个翻身跃起,从他的胯下蹿了出去。乔顺风回过神来时,狐狸已跑得无影无踪。
⑨这一段时间,人们没有看到乔顺风打猎,他背在肩上的那支火药枪已挂在家中的土墙上。
⑩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过,很快就到了阴历年。过年时,白额狐狸又出现了,隔三岔五从村子里叼走一只鸡。村里人都希望乔顺风快一点出手,逮着那只狐狸。每逢村子里的人问他,他就说,快过年了,哪有那闲工夫?张九说:“那次打过狐狸之后,乔顺风的鼻子失灵了,到现在也没找到狐狸。”
?过罢年,一个晚上,刘哈巴找到我说:“我看见那只狐狸了,还带着几只小狐狸。”过了几天,刘哈巴又跑来说:“听说乔顺风把那只狐狸打死了。”我和刘哈巴来到乔顺风家,果真看到一只狐狸,只是额头上并没有白毛。我心里迟疑,但没有说出来。乔顺风说:这该死的东西,又跑来偷鸡,被我一枪打死了。刘哈巴看了说:“这不是那只狐狸,那个额头上有白点,我亲眼看到过。”
?刘哈巴说得没错,白额狐狸真没死,也确实带着三只小狐狸。那天,乔顺风和张九喊我上山打猎,走到寨坡下的小河时,看到小河对岸,有几只狐狸在玩耍,也就几十米的距离。狐狸看到我们就要跑,可后边的小狐狸跑到河堤时,慌乱中怎么也爬不上去,三只小狐狸滑下来挤在一起。就在这时,老狐狸突然转过身,用身体挡着后边的小狐狸,站在我们面前。三只小狐狸躲在老狐狸的身后,伸出头,骨碌着眼睛看着我们。
?那一刻,我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乔顺风也傻了一般,痴痴地站在那里,端着枪的手有点颤抖。慢慢地,乔顺风放下了手中的枪,张九也放下了手中的枪。
?那只狐狸也有点吃惊,似乎是看到我们手中的枪放下了,已不再惊慌,但它依然挡在几只小狐狸的前面,警惕地注视着我们。大概过了一两分钟,老狐狸扭了一下头,几只小狐狸开始向山上跑去。但是,老狐狸仍一动不动地站在我们面前,眼睛盯着我们,看似很平静,但身子似乎在不停地抖动。
?对峙了多长时间,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小狐狸爬上了山顶,老狐狸看了我们一眼,晃晃悠悠地向山上走去。它没有奔跑,而是很平静地向山上走去。走到山顶,几只狐狸一字排开,朝我们看了看,然后消失在树林里。
?这时,我们才醒了过来。回家的路上,张九打破沉默,问:“乔哥,为啥不开枪?”乔顺风说:“打猎有三不打,不打鸟,鸟是天空中的精灵;不打怀犊和哺乳的猎物,那是丧天良的事;不打没有成年的猎物,那是滥杀。”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家乡的人和事,知道得很少。只知道那只白额狐狸被我们放生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消失在苍茫的原野。甚至很多年,我们村里都没再出现过狐狸。
[题目]小说第①段写道“火狐额头上有一片白色的毛”,这样类似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共出现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满分要领] (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已明确找出“细节描写”,并且要求写出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二步:定思考角度,按时、地、人、地域等维度排查
思考角度 文本对应点
从“情节”角度思考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等等。
从“人物”角度思考 对人物形象有突出的作用。
从“读者”角度概括 使读者产生奇妙的心理感觉。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解析: 第一问不难,找出文中三处描写的语句即可。分析其作用要分开作答,每次出现的作用都不一样。从内容、结构及表达效果几个角度考虑。
答案: 共出现3次,分别在第①⑧⑩段。第①段火狐的特征性亮相,为下文埋下伏笔。第⑧⑩段的描写起到确认火孤身份的作用,这只火狐就是乔顺风要追捕的。同时如此描写火狐,给读者一种神秘的感觉。
一、教材中的经典细节回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答案: 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4.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答案: (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5~6题。
棋 王
□ 茨 园
童年乃至少年时,爹很让六顺引以自豪。
那时候,六顺从集市上走过,总有人指着他跟人介绍:“瞧,这就是果园村棋王的儿子!”于是,六顺就能得到许多笑脸,也就有了无法言喻的自豪。
在六顺的记忆里,本村和附近村落的一些人常来找他爹对弈。当然,结局多是他爹赢。时间一长,爹就有了“棋王”的称呼。
六顺爹赢了,兴致颇高,笑眯眯地吩咐一直站在他身后观棋的六顺娘烧火做饭,打酒招待自己的手下败将。客人们边恭维六顺爹的棋艺边起身作势要走,六顺爹便满面红光地伸手去拦:“回去干啥?已经到了饭点了,就在这里搭个伙吧!”于是,客人就半推半就地留下了。当然,也不是每次都由六顺爹破费的,几个常客来下棋时,总有人忘不了拎上半斤猪下水或一瓶老白干什么的。
在爹的熏陶下,六顺也爱上了下象棋。不过,棋艺却总无长进,常输。六顺长大后在城里上班。那年休假时回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没说上几句话,爹问:“你棋下得咋样了?” “不咋样。”六顺说。
见六顺爹一脸不高兴,六顺娘便忙陪了笑问:“他爹,你给咱孩子指点指点?”
六顺爹抬眼看了看六顺娘,“嗯”了声。于是,六顺娘把棋盘摆在了父子俩面前。
“学着点。”六顺爹说着,身子并不动,只是示意六顺摆好棋子。
拱卒,跳马,飞象,出车……仅是两袋烟的工夫,六顺赢了。
六顺愣了一阵子,恍然明白了什么,不由忿然,冲爹说:“你为啥让我?”
爹脸一阵红,一阵白,说:“好,我不让你了,咱再下一盘!”
仍是六顺赢了。六顺看着爹,爹看着六顺。
六顺出去方便时,娘随后跟了出来,轻轻拍了他一下,说:“憨娃,你就不能让让你爹么?”“我让他?”六顺不解地说一句,转身返回屋里。
爹已重新摆好了棋局,两军再度对垒。紧要处,六顺无意中一抬眼,见娘站在爹背后不住地冲他呶嘴,手也就不由得软了。
在六顺的记忆里,娘没少吃苦。娘很小的时候,爹妈就去世了,娘是在她叔叔家长大的。娘年轻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俊姑娘,想追她的后生可不止一两个,现在常上门下棋的老头中,有几个就是娘当年的粉丝,娘却偏偏嫁给了各方面都很普通、爱下棋的爹。娘后来对六顺说:“你爹对我是真好,跟了他心里踏实。”就是现在,娘已经五十出头的人了,可不像村里同龄女人那样显老。打他记事起,就常听村里有些婆娘在背后嚼舌头编派娘。娘的为人六顺清楚,娘从不跟男人们随便开玩笑。长大了,六顺知道那些人是在嫉妒娘。
“让你两盘,就不知道你是老几了?”六顺爹赢了,高兴,俯过身来,拍拍六顺,说。 “毕竟你是棋王嘛!”六顺讪讪地说。
改天,六顺找了山里常和爹下棋的几个老头下了,输得一败涂地。六顺便问:“你们真的赢不了我爹?”
“他是‘棋王’嘛,谁能赢得了他呢?”老头们相视一笑,岔开了话题。忽地,六顺感到了从没有有过的羞愧。
六顺一夜未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
次日,娘问他:“昨晚听到你折腾了一晚上。咋一直睡不着?是不习惯了咱乡下的硬板床还是咋了?”六顺带着怒气盯视着娘,说:“我爹的棋其实下得不咋样。”娘一愣,脸不由一红,支吾着说句“以后你让着你爹点就是了。”便避开了六顺的目光。
六顺走时,娘送他。路上,六顺忍了几忍,还是说了:“娘,以后俺爹下棋你可别再往俺爹身后站了。”
“人活一世,有个荣誉也不容易,再说,你爹也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就让他这么当个棋王吧。”六顺娘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
5.小说刻画六顺爹这个人物时,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列举两例加以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刻画六顺爹这一形象时的细节描写,要求举例并赏析。这属于明确考查。在答题时,应回到文本,找出关于六顺爹的相关描写文字。
答案: ①“‘学着点。’六顺爹说着,身子并不动,只是示意六顺摆好棋子。”此处抓住六顺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凸显了六顺爹架子大、爱显摆、自我感觉良好的性格。 ②“‘让你两盘,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六顺爹赢了,高兴,俯过身来,拍拍六顺,说。”儿子让了棋,爹不仅看不出来,还洋洋自得地教训人;俯过身来,拍拍六顺,说。三个短句,一句一个动作,胜利者的得意溢于言表。这些细节充分展示了六顺爹好胜心强、缺乏自知之明、喜怒形于色的性格。
6.小说在叙事过程中,设有多处伏笔。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解析: 此题虽考查伏笔,而伏笔大多为细节描写。
答案:①文中,六顺娘,一直站在他身后观棋,“仅是两袋烟的工夫,六顺赢了”,“老头们相视一笑”等伏笔为“棋王”名不副实作了充分铺垫。 ②这些伏笔既增添了小说情节的波澜,又使故事的结局合乎情理。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