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9单元 新中国风雨60年
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第 周
知识梳理第一阶段(1949—195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新中国的成立: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2、巩固:西藏和平解放 3、内政与外交:①内政:1954年宪法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及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②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二阶段(1956—1976):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成就:(政治)中共八大 (科技)两弹一星 (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2.挫折: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第三阶段(1978---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2)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3)科技成就:袁隆平
例题分析第一部分 选择题(2010泰州)10.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008泰州)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2008泰州)11.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A.润扬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2008泰州)12.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周总理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经在 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APEC会议 C.万隆会议 D.华盛顿会议(2010泰州)11.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11泰州)8.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日建交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9泰州)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人民公社化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011泰州)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五大的召开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08泰州)13.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内地的开放(2009泰州)12. 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是① 香港 ② 深圳 ③ 珠海 ④ 厦门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011泰州)11.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A.深圳和浦东 B.海南和天津C.厦门和南通 D.广州和连云港(2010泰州)1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08泰州)14.“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 问题。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2011泰州)10.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是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率领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C.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D.带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008泰州)2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 材料四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表地区名 称成立时间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 材料五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天路》(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1分)(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1分)(5)材料五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通车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1分)(2011泰州)24.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统一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右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3)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4)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央人民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1分)感悟篇:(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2008泰州)22.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6分)(2)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1分)(4)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想一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强调采取什么经济手段?(1分)(6)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改革对你的启示。(1分)(2011泰州)22.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图中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变化?(2分)
教后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