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交通
通讯
第11 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诞 生: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
②、传入中国:
③、走进清宫:
19世纪 30年代末
19世纪40年代以后
19世纪晚期
早期的照相机
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大光明照相馆
北京:丰泰照相馆——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地
清末一家子
三寸金莲的女子
清末
民国
民间女子
清末结婚照
民国结婚照
老照片的历史作用?
④、作用: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 保留社会发展真实证据, 为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
1896年
《定军山》
谭鑫培
2、电影:
①、传入中国:
② 、中国第一部影片:
特点: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
时间:1905年
西洋影戏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4年
《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影星
一代歌后“金嗓子”
——周璇(常州人)
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皇后——胡蝶
王人美
二、剪发辫:
剪辫令
近代男子发型
三、改称呼: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成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
叩见
大人、老爷
中华民国成立后,群众见到孙中山,鼓掌欢呼:
“ 你好!”
大总统
你路过一家西式点心铺老板问:“ ,要点蛋糕吗?”
先生
《南京街头》
留学生
爱国人士
满清遗少
三省吾身、严谨治身
五权分立
三民主义
礼、义、廉、耻
四、服饰的变化:
1、男士:
西服
中山装
(最具特色)
穿中山装的伟人们
四、服饰的变化:
1、男士:
高领服装
2、女士:
西服
中山装
(最具特色)
满族旗袍
经过改良的旗袍
现代旗袍
照相、电影的出现和流行
娱乐:
先生、君 官职
改称呼:
中山装、西服、高领服装
服饰:
社会生活的变迁
剪发辫:
剪辫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科技文明成果成随之传入中国。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善于向西方学习。
1921年,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中的声音很大。突然有人进来说,从南京来电报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令,我们快把辫子剪掉吧。于是,我把辫子剪了,还照了一张照片做留念,然后我坐火车去了南京,见到了孙中山,他说:“你见到本总统还不下跪?”
情境纠错:
1、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晚期 D.1896年
B
选择题
2、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
C.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的出现 D.胡蝶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B
3、颁布剪辫令的是 ( )
A.慈禧太后 B.宣统皇帝
C.袁世凯 D.孙中山
D
4、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称呼,改称“先生”,这一变革体现了 ( )
A.中国开始与国际接轨
B.中华民国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朝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C
5、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马褂 D.满族旗袍
B
6、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维新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D
7、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行的社会潮流?( ) A.穿西装、旗袍 B.剪发辫
C.改称呼 D.说普通话
D
8、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C
假如你生活在22世纪,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会随之改变,逐渐革除陋习走向文明,这一过程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着。那么你能否试着找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并合理猜测这些陋习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活中的陋习:
乱扔乱倒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涂乱画、践踏草地、不遵守交通规则、上车购物不排队、说粗话脏话、在禁烟场所吸烟、迷信陋习(丧事大操大办、清明节烧纸钱)
校园陋习:
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饭前饭后不洗手、吃饭时间跑步冲向饭堂、打饭菜不排队、吃饭时大声讲话、不维护公共厕所卫生。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到近代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观点:该问题实际上是问我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气息、新事物,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几方面以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吗?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电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