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设计:
本课共分两部分:一、资料的收集整理阶段: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四小组:照相组、电影组、剪发辫组和改称呼易服饰组。第1、2两组同学由各自的组长分工后分别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并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编成汇报稿;第3、4两组根据相应内容编排历史短剧。二、成果展示汇报阶段,由学生按小组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成果汇报展示。教师在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汇报展示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并及时进行指导。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照相、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2、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原因。
3、通过分析“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网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呼的书籍和资料,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如《西洋镜》等,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2、加工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编成汇报稿。
3、编排历史短剧,拍摄成短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2、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难点是分析理解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如何使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历史必然性。
导入:
同学们,生活每天都在继续,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你们看照片上老师的穿着有什么变化?
旗袍可是我们中国民族服饰的一个代表,现在在全世界都很流行。那一百多年前,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人们流行穿什么?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我想同学们经过这么长时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请大家按小组来汇报展示你们的成果,我们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的汇报最好最出色。首先请出第一组照相组的同学,大家掌声欢迎。
授课:
第一组(照相术)
组长:在大自然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一样事物都是那样的迷人,使人永久陶醉。画家是伟大的,他们能把各种美景用画笔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可是大自然中有些东西不是画笔马上就能画出来的,这些事物、美景往往就在一瞬间,而人们却想永远留住它,照相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下面请出我们小组的同学将为大家介绍照相术是怎样发明的?大家欢迎。
生:
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物理学家、画家达盖尔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体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物体上。于是他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大功臣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留下的水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达盖尔照相术的制作程序是:先将一块铜板打磨后镀银,将其浸入硝酸液中,再放在碘蒸汽下形成碘化银,而后将镀有碘化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铜板在暗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里进行曝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然后再让它接触水银蒸汽显像,最后在盐水中定影,达盖尔照相术就这样发明了。
组长:听了她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照相术是由法国人达盖尔在19世纪30年代末发明的。可达盖尔是外国人,他发明的照相术是怎样传入我们中国的?在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下面有请我们小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大家欢迎。
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此后列强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列强对中国不断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把西方的新事物新发明带到了中国。1844年,一位法国海关官员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在广州、澳门等地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是最早在中国摄影照相的外国人之一。照相术就这样在发明之后不久,也就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到中国。
在照相术传入中国之初时,清朝宫廷认为用镜箱对着皇帝、妃子们拍照,是冒犯“龙颜”,有失体统,这种观念直到19世纪晚期才发生变化,19世纪晚期照相术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大家看,这是谁?当时俄国沙皇将一幅8英寸的全家照赠送给慈禧太后,当慈禧看到照片比画像快而方便,效果更为真实时,对照相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不光自己一个人拍,还和妃子们、外国的使节夫人们一起拍,她一生共留下七、八百张照片。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有了照相馆,你们看,在大光明照相馆前,好多人都在排着队等着拍照呢。还有一家叫丰泰照相馆,别看它不起眼,它可是后来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地。这是清末一家子的合影,请大家留意照片中的男子留着长辫,这是清末男子的典型发型。这是两张结婚照,清末时新娘凤冠霞帔(pèi)新郎长袍马褂,到民国时,已被婚纱、礼服取代了。人们用拍照留影的方式,记录美好瞬间,照相就这样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照相术比清末民初已有了巨大的发展,不仅有彩色照相,还将照相与电脑结合起来,发明了数码照相,现在我们拍照片也不用去照相馆,在家里或出去游玩时可以自己动手拍,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美好。我们小组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师:谢谢第一组同学,第一组的介绍声音响亮、图文并茂,不知下面的同学听了以后有没有收获?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再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照相术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有了照相馆,拍照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最后这两张老照片。如果你是一名学者,你觉得它们可以为你研究什么的变化提供证据?
生:服饰的变化
师:能为研究结婚风俗的变化提供证据。所以这些保留下来的老照片,除了可供留念外,还有着怎样重要的历史作用?
生:它锁定了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师:可以说这些老照片就是历史变迁、生活变化的真实见证,老照片就是凝固在胶片上的历史。除照片外,还有一种流动的视听艺术形式,也能见证历史记录历史,是什么?(对!电影)下面掌声有请我们第二组电影组。
第二组(电影组)
生:
同学们,暑假中你们有没有去看《变形金刚》《功夫熊猫》《哈利波特》等3D影片?影片中那火爆的场面和3D的特技效果,给我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强烈的视听感受。你知道电影是何时发明的?怎样传入中国的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电影是1895年法国人发明的。一年之后的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电影就这样传入了中国。
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的时候,人们对这种新事物的反应又是怎样的?下面让著名影星夏雨2000年主演的电影《西洋镜》为大家解开大答案吧!
(播放夏雨主演的电影片段)
虽然电影是一种新事物,但它能够把生活中的情景和故事生动地再现在银幕上,人们还是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纷纷走进影院观看。被好奇心趋势的还有一位,就是刚才电影里打开留声机,为播放的无声电影伴奏的那位,他是丰泰照相馆的一位摄影师,他对银幕上神奇的影像惊讶异常,一头扎进去,不分昼夜的研究其中的奥秘,1905年竟动起手来拍摄中国自己的电影,把当时的京剧表演大师谭鑫培给请来了,拍的是谭鑫培的拿手戏《定军山》,银幕上,虽然没有对白和声效,只有影像,但谭鑫培全副穿戴,披挂整齐,演技精湛,令人叫绝。《定军山》这部京剧艺术的无声纪录片,成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可惜的是它的胶片毁于一场大火,没能保存下来。中国电影在起步后,又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下面请我组同学为我们进行介绍。大家欢迎。
生:
同学们,你关心我们常州的文化新闻吗?今年9月常州大剧院上演了大型交响锡剧《天涯歌女》,你知道这台舞台剧讲述的是我们常州哪位奇女子的故事吗?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这位奇女子有着“谜一样的身世、魔幻般的银幕号召力、纯净美妙的嗓音”,她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歌坛影坛双栖明星,她的名字叫周璇。大家在上课前欣赏的就是她1937年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和其中的插曲《四季歌》,怎么样?是不是确实无愧于一代歌后“金嗓子”的美誉?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拍摄了由胡碟主演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由王人美主演的第一部国际上获奖电影《渔光曲》,由周璇主演的《马路天使》等一共650多部影片,而周璇就拍了40多部影片,每16部中就有一部是她主演的,可以说周璇的电影成就,就是中国电影在20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真实见证。20世纪30年代这么多电影作品和以周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的涌现,用事实说明了中国电影在这个时候已经真正初具规模、大放光彩了。电影带给我们快乐和欢笑,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希望我组今天的介绍能增进大家对电影历史的了解。谢谢!
师: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演员,更离不开好的导演,今天老师也导演了一部小片子《剪辫风波》,大家想不想看?(想)请大家在看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思考:剪辫令颁布后为什么有人欢喜有人愁?有请第三组剪发辫组的三位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表演历史小品《剪辫风波》
革命军:各位父老乡亲,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剪辫令,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罪论处。听好啦,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罪论处。(张贴剪辫令)
(行人甲经过,张望剪辫令)
革命军:老乡!你还留着这大清的尾巴呀!来,剪了它!
行人甲(抱住自己的辫子,惊恐状):不!不!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辫子我留了一辈子,剪不得啊!
(革命军去摁住甲,甲终于被革命军剪掉了辫子)
行人甲(捧着头发哭):哎哟哟,我的辫子呀!这可让我怎么见人啊!这大清说不定还要回来的呀!
革命军(甩辫子):革命喽!革命喽!剪辫子,闹革命!剪辫子,闹革命!
行人乙(高兴):太好了,太好了,这么长的辫子拖在脑后,洗也不好洗,活动也不方便,还被外国人嘲笑为猪尾巴,快来帮我剪掉这大清的尾巴!(咔嚓,辫子掉地)
师:谢谢三位同学。大家看到这剪辫令颁布之后,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高兴有人哭。同学们,不就是一条辫子吗?咔嚓一声就剪了,多简单平常不过的事,为什么甲却哭着不愿剪呢?
生: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了是对父母不孝。
师:据此判断他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孝顺。
师:换个角度来讲也可能是个封建传统思想比较重、比较守旧,墨守成规,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所以不愿剪辫。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因为说不定大清还要回来的。
师:据此判断他还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胆小的人。
师:还有一种可能,不是胆子小,而是对谁还很留恋?
生:清朝。
师:他还指望清朝能回来,继续做他的清朝旧子民,怪不得不愿意把清朝子民象征的长辫子剪掉。
师:那为什么乙却这么乐意高兴把辫子剪了?
生:因为留长辫不容易洗,活动不方便,容易繁殖细菌、不卫生。
因为辫子被外国人嘲笑为猪尾巴。
因为剪的是大清的尾巴。
师:留长辫这种陋习,不卫生,要去除旧俗。剪了还可以避免被洋人笑话,更重要的是把大清的尾巴剪了,就表明要和清朝一刀两断、划清界线,再也不做清朝的旧子民了,要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了。那这样看来在当时这辫子剪还是不剪,还是不是件小事了?绝对是件大事,大到可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人是否能和清朝一刀两断、是否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是否赞成革命。所以这剪辫子就成为革命的标志。
师:同学们,从上面的分析中,你有没有明白孙中山颁布剪辫令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要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师:我们来看这就是剪辫后男子的新发型。辛亥革命后,长辫子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与此同时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还有什么呢?请看由第四组改称呼、易服饰组这三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小品《南京街头》,让我们到南京街头去看一看人们的称呼、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播放拍摄的学生小品《南京街头》。
师:小品看完了,通过小品,你首先了解到亥革命后称呼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不再喊“老爷”,而是喊“先生”了。
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之间改称职务,一般人之间改称“先生”或“君” 。下面做一个现场测试,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称呼。
师:从又叩又拜到鼓掌欢迎,从大人老爷到总统、先生,从这些礼节、称呼的改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师:以前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是有等级之分。现在民国政府颁布了改称呼的法令,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平等的地位。
师: 小品还告诉我们当时男士服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长袍马褂已成为过去时很老土了,男士流行穿西服、中山装。
师:下面有请小品的主演之一徐明上台。同学们,徐明穿的是什么服装?在小品的最后徐明给我们留下了几个问题,你知道中山装的各部位分别有什么寓意吗?
生: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袋盖:以文治国
前襟的五个扣子:五权分立
袖口的三个扣子:三民主义
封闭式竖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
师:正是因为中山装被赋予的这些特殊寓意,所以中山装已经不仅仅是件衣服那么简单了,人们甚至以拥有一件中山装为荣,被赋予了一种革命的象征寓意。这时期男士流行穿西服和中山装,那女士又流行穿什么服饰?
生:高领服装——改良的旗袍
师:这高领服装是吸取西洋服装的特点后,对清朝满族人穿的旗袍进行改良而来的。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改良后的旗袍和满族旗袍相比,有哪些变化?
生:满族旗袍:袍身宽大,直腰身,袖子很大;经过改良后的旗袍:袍身缩小了,腰身收紧了,袖子缩短了,领子做得高高的,把脖子紧紧裹住。
师:我们来看穿着后的效果,哪个更能体现中国女性的高雅气质?
生:高领服装
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将高领服装改造成为现代旗袍,受到了全世界各国妇女的青睐,旗袍——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中国的骄傲。
小结:
师:好,同学们,听完四组的汇报,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高兴的是今天我们每一组的同学都准备得很充分很认真,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都得到了锻炼。而更高兴的是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下面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清末民初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略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照相、电影
社会生活 剪发辫
的变迁 改称呼
易服饰
师:清末民初,人们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你知道原因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朗读屏幕上的三段资料,希望这些资料对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有帮助。
生:读
师:下面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们朗读后思考的结果。
生:讨论、交流
师:先看资料一,从中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生:1844年,一位法国海关官员参与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把这种新事物带到了中国。
师:在列强对中国不断侵略、给中国带来无穷无尽灾难苦难的同时,客观上也把西方的新事物新发明带到了中国。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的科学技术文明成果伴随着列强的枪炮传入了中国。由此可见,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人类文明自身不断发展、世界文明之间不断交流的必然结果。
师:再来看资料二、三,从中找找还有什么原因?
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和改称呼的法令,引起了发式和称呼的变化。
师:由此可见,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这种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我举一个例子,你们看,电影是哪一年传入中国的?
生:1896年
师:那哪一年中国人就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生:1905年
师:我们中国人仅仅用了十年都不到的时间,就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说明了什么?
生:中国人善于向西方学习。
师:正是这种善于学习的精神促使中国不断进步、不断变化。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都是一百多年前清末民初发生的事情。我们现在生活在21世纪,现在的服饰、发式、称呼、照相、电影技术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如果时间再过100年,如果你生活在22世纪,这些方面又会有怎样巨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服饰越来越精美美观,衣服不用洗,面料冬暖夏凉,所有家务都由机器人来完成,电影可以随身带随时看,照相机越来越精巧越来越小,小到指甲那么小……)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要想实现这样美好的未来,就要靠你们今天加倍的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开创未来,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