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共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共6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6 20:43:36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2课时
认识一万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和多种数学活动,经历认识并感受一万的过程。
2、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能认、读、写一万。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正方形模具、视频投影、课件、读数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
)位数。
(2)一个数是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2、读出下面的数,再接着说出后面3个数。
3200、2760、4099、5949、9999、10000。
二、认识一万
1、数一数:出示数数要求,师生共同边数边答
一个十个地数,数到几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数到几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几个一千是一万?
从一而归纳出:10个一千是一万
算一算
出示情境“红红一家谈工资”,指名读(教师相机板书:800,,1000,,10000)
学生交流:从谈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感受一万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发言,也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父母的收入谈谈对一万的感受。
3、认一认
师:一万元人民币究竟有多少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分别出示一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具(100元、50元、10元)
学生观察插图,交流发现的信息,然后讨论:
你知道银行中1捆人民币有多少张吗?
(100)
(1)1捆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是多少元?几捆是一万元?
(2)1捆面值50元的人民币是多少元?几捆是一万元
(3)1捆面值10元的人民币是多少元?几捆是一万元?
4、量一量(教材要求测量复印纸,根据实际情况,我班课堂上测量8开纸)
(1)测算一万张纸的厚度:
教师提出数和量的要求(数出100张纸,量一量星有多厚),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班内交流;
(2)想象一千页的书有多厚?一万页呢?(教师提供超千页的大词典作验证)
(3)师生一起推算:
1000张这样的纸叠在一起有多厚?2000张、3000张……10000张这样的纸擦在一起有多厚?推算后,比一比1万张纸的高(厚)度与学生身高,进一步建立数感。
5、学习一万的写法:
引导小结:通过前面的各种研究活动,你能说说一万有多大吗?
人头蛙:你知道一万怎样写?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并总结:一万写作:10000也可以写作“1万”
练习写数:你会写“二万”“六万”“八万”吗?
指名板演。
三、练一练:进一步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一万的大小
1、看图推算玻璃球数量并填空。
2、安排看电影场次(引导说清推算过程:两场有1000人,1万人要看20场)
3、学生站成一排,测算长多少米。(鼓励学生先测量再推算)
扩展:
A:新星小学大约有1000个学生,几个这样的学校大约是10000人?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一万人呢?
B:电脑出示学校图书馆的情景图:我们学校图书馆一个书架人约有500本书?两个这样的书架有多少本书?几个这样的书架是10000本?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5课时
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选购电器问题,经历自己选择信息、估算和计算的过程。
2、会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初步学会用语言描述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3、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估算意识,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重难点】
明确两个符号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前两大天去商场逛了逛,准备买两件家电。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在商场上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出示情景图)
2、观察情境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图中都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出二件家电的价格等)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
师:下面,同学们就从这些电器中任选两件,然后,试着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自已尝试解决,算完之后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估算情况。)
2、解决问题
师:刚才,有的司学估算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套音响大约需要4500元,那么,如果我们只带着4500元钱,够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套音响吗?大家可以商量一下。
(小组交流,也可以实际算一下)通过实际计算,学生明自:估算的结果4500元只是一个近似的数,实际要用1280+3240
=
4520(元)。
师:看来呀!我们今后去买东西时,估算的结果所带的钱不一定够用,我们要适当地多带一点钱!
三、尝试应用
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之后出示问题。因为我们把1280的近似数看作1300,所以把850看成800要比把850看成900的结果更接近一些。因为前个数多估了,后一个数只有少估,才能使估算和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些。
第2题:这道题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过程和方法。
第3题:重点提示:手摇车最少500元,最多750元。妈妈已经带了380元,所以最少还要500-380=120(元),最多还要带750-380=370(元)。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一切联系。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人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
2、教师也收集了一些数据(课件出示电器的价格数据)。
二、探究:
1、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
(1)让学生对教师收集的电器价格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最便宜和最贵的,并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2)学生汇报:五位数>四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
(1)让学生对剩下的位数一样多的电器价格数据,进行比较,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
(2)学生汇报:先看千位,千位上的数一样;着百位,百位上的数一样;看十位,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
3、教师小结并揭题:
万以内数人小比较的方法: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三、练习: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
2,揭开小花背后的秘密。
3、有奖竞猜活动。
4,摆卡片游戏。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4课时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巾的事例,经历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2.会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能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3.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能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近似数
1、引出近似数
咱们三年级一共有308名学生,我们经常说三年级有300多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描述一些事物。
例如:
(1)、某中学有学生2904名,有时说,这个中学有学生大约3000名。
(2)、某小学有学生1260名,有时说,这个小学有学生人约1300名。
2,认识近似数
(1)、3000是2904的近似数,1300是1260的近似数,
分别写作:2904≈3000
1260≈1300
二、尝试运用近似数
1、用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一下面的事物
(1)、一个大型养鸡场某一天产鸡蛋3638个
(2)、李奶奶的家庭养鸡场某一大产鸡蛋227个,试着用合适的近似数描述,
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济讨论。
一个大型养鸡场某一天产的鸡蛋人约3600个。李奶奶的家一天养的鸡蛋大约是230个。
(李奶奶家的养鸡场每天大约生产鸡蛋227个,可以说李奶奶家的养鸡场每天大约产鸡蛋230个(较精细的人),也可以说每天大约产鸡蛋200个(比较粗线条的人)。但如果有人说每天大约产300个则是不合适的。)
三、完成练一练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1课时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的事物。
结合生活中的电器价钱和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
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写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家用电器,工资收入等万以内数的物品。
【教学流程】
一、生活导入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己经走进了我们的千家万户。谁想把你调查的家中的一种家用电器的名字和价格告诉大家。……
师对有代表性的回答相应板书。
A(千以内的价格)板书一个。
B(万以内千以上的)板书三个。
千以内的,读数,说组成。(属于复习)后面数三个只是找同学读。教师在学生读数时板书读法。(让学生感受一遍读法,但不要求学生会写读法。)
师:(手指后面三个数)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比较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感知
1、大数的读法(例一)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种电器,谁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价钱。(投影出示第一页例一。4人每人说一种)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都是几位数?(四位数)我们以前学过什么计数单位,还记得吗?(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数位顺序表填上吗?(试填习题纸上的数位顺序表。订正、教师板书完整计数单位。)
师:下边从右数第五位是什么位?(万位)(教师板书。学生把自已的数位顺序表填完整。)
师:万位上的1表示了什么?(1万)3表示什么?(3万)写几就表示几万。
师:能把图中的4个大数填在表中。(试填,把自己家的一种电器的价钱也填在表中,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师:最后一个自已家家用电器的价钱,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试着说说组成。(3页练一练第一题)
师:除了商品价格,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大数。观察图,试一读出图中数学信息。(补充开小有图书二万一七千余册)
2、大数的写法(2页上的四幅图)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你找到哪些大数?
师:你会把这些大数写出来吗?(习题纸上写,小黑板前找人写)(订正。)
师:怎样判断自己写的数对不对?(再读一遍,看是不是和前面的数一样。)这是检验写数是否正确的的好办法。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大数?
假设:如果表示数量的与表示事物的或者说,就板书两列,比较两边的读法,明确数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事物。交流板书的事物,结合投影。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生活中的大数。知道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展开一个小调查。(调查家庭月收入,手机价钱等)愿我们以后多多留心生活中的数,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6课时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问题,经历了解信息、制定购物方案和跟定购物方案和根据现实情况制定购物计划的过程。
2.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表达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3.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购物方案。
【教学难点】
能表达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我们平时购买东西时,经常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如应找多少钱,给售货员钱后,应找回多少元等。前几天,老师的一个朋友,在购物时,碰到了意见“奇怪”的事情,用85元钱买了一件标价为100元的毛衣。你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猜测,如:
毛衣有毛病了。
售货员算错了。
是打折促销吧。
学生说不出打折,教师介绍。
师:对了,是打折促销。没当过年、过节或换季的时候,商场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说各种商品名称、价钱和“好消息”的内容。
师:请你们解释一下“好消息”的意思。“下列商品”指什么?
生1:给出的商品。
生2:只有这些商品。
师:“购买1000元商品,奖100元”是什么意思?
生1: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够1000元,就返还100元。
生2:购买1000元的商品,就少要100元。
生3:买1000元的商品,只要900元。
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予肯定。如果学生说,买够1000元的商品,就给100元的购物券。教师可肯定有些商家是这样做的,但这个“好消息”中没有明确是给奖券。
师:亮亮的爸爸想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请同学们给他当个参谋,每人制定一个购物方案,怎样购买最合适?
学生独立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时,了解学生制定方案的情况,知道有困难的同学。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制定的方案?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案:
买135元的电话机和860元的手机。因为135元的电话便宜,两样菜花995元。
买228元的电话机和860元的手机。因为228元的电话机质量好。另外买228元的电话还可以获奖,比买135元的还省钱呢。两样价钱是1088元,奖100元,才花988元。
师:呀,奇怪了,为什么买贵的还省钱呢?
学生讨论,只要说明意思就可以了。
虽然买228元的电话机贵,但是两样合起来是:228+860=1088(元),够1000元就可以获得100元的奖励,那就是买这两样东西花篮988元,而买135元的电话机和860元的手机要花998元,购买商品的价钱不够1000元,没有获奖,所以买贵的到省钱了。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想到了哪些购物的问题?
一台电视标价1080元,由于够1000元,奖100元,其实买一台电视才花980元。
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块手表花914元。
买一台洗衣机和一部135元的电话机花963元。
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课堂小结
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但要学会合理购物,还要学会计划购物。特别是购物买大件物品,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购物的方案。你们看,亮亮全家正商量着买一台电脑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你了解了那些信息?
师生共同交流对话中的信息和电脑的价钱。
师:现在亮亮家计划买一台电脑,要制定购物计划,必须确定什么?
必须知道亮亮家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
知道他们家每个月剩多少钱。
确定要买那种电脑?
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还要适当考虑除生活费外的一些花销,比如有时来客人了,买一些吃的东西等等。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制定一个购买电脑的计划。教师巡视,指导合作,了解学生的购物计划。
师:你们组计划买哪种电脑?怎样考虑?
学生可能买同一种电脑会出现不同的计划。
只要学生说的合情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