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盛世危机》课件+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盛世危机》课件+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0 19:05:4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2课 盛世危机
课前提问
1、你能简单概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吗?
2、什么是清朝的闭关政策?
3、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朝闭关政策的历史影响
伏尔泰说: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是_______
这里是指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其中哪个阶段最典型?
理解康乾盛世:
一、明清经济发展
中国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
明清时期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时期经济方面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
(2)手工业
(3)对外贸易
(4)商业
顺差、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有六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
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
1、16世纪广东、福建等地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的农作物:玉米、甘薯
2、明朝时我国还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番茄、辣椒、洋白菜、四季豆等
3、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明朝人的衣料,以棉布为主;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4、16世纪晚期,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烟草
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明朝的棉纺织业
(2)明朝的丝织业:苏州是中心;南京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3)明朝的制瓷业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 。 景德镇的瓷品制造居全国之首,是全国 的制瓷中心
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明米黄阿弥托像
明朝人的服饰
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思考: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包括哪些方面?
(1)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 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2)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士农工商
士商农工
想一想: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1、科学技术: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科学巨著,科学家重视实验,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示出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文学艺术: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蓬勃兴起
三、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 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
(2)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3)封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
(4)英国19世纪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广东十三行”
  “广东十三行”指的是广州的洋货行,简称“洋行”,俗称“十三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实际行数各个时期有多有少,并不一定是13家,如康熙年间只有“行口数家”,乾隆十六年则有洋行26家(阮元:《广东通志·经政略》)。广东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充当行商必须报清政府批准,并由其他行商保举。他们垄断对外贸易,所有外国进口货物均由其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亦由其代购,并负责规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同时,他们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负责向外商征收进口货税,并代政府经办一切同外商的交涉事宜,如代为传达政令,送交外交公文,转递外商的意见、禀帖等。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乾隆南巡图 (局部)
一、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盛世危机

[课标内容]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
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社会危机的表现。
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辩证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分析清朝的社会危机,对东西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清朝前期社会繁荣的诸方面,从而对清朝前期的繁荣局面有整体的认识的把握。
②比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响;比较17——18世纪的中西方发展状况,认识近代中国遭到外来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清朝前期,随着统治政策的调整,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亦渐趋稳定,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繁荣——康乾盛世。
②闭关锁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动的作用,但严重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后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重点和难点]
重点:“闭关锁国”。
难点: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
导入新课
一、康乾盛世
二、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政策及其产生的原因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三、社会危机
1、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内部危机)
2、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外部危机)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