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7年级下册 期末尖子生必刷题 05 光的折射与透镜、视觉
一、光的折射原理
1.(2019七下·绍兴期中)如下图所示,一束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入射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的移动方向(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判断
2.(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19七下·长兴期中)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人激光笔 B.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4.(2017七上·乐清期中)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 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
B.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
C. 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
D. 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5.(2017七上·乐清期中)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6.(2021七下·西湖期中)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深
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雄鹰展翅高飞时,在平静水面形成的像将变小
D. 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7.(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
A. 30° B. 45° C. 55° D. 60°
8.(2021七下·诸暨月考)如图所示,N点是人眼在M处看到的河中鱼的位置。若有人从M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 叉去,若从M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 射。( )
A. N点,N点 B. N点下方,N点上方
C. N点下方,N点 D. N点左方,N点下方
9.(2018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一碗底B处放一硬币,然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能看到硬币的像于E处,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选填“C或B或E或D”)处照射,可以刚好照射到硬币,若继续加水至满,则从A处看到的硬币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高”或“变低”或“不变”)
10.(2021七下·台州期中)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________而成的像。如果没有大气,日落的时间将会________(填提前、延迟或不变)。
11.(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时,则反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范围是________。
12.(2021七下·台州月考)科学实验小组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
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60 40 20 0
折射角(°) 40 29 15 ?
表二
序号 1 2 3
入射角(°) 15 29 40
折射角(°) 20 ? 60
(1)表一和表二中“?”处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填“深”或“浅”)的虚像.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 , 则αB________αc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2019七下·椒江期末)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①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②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
(2)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cm。
14.(2019七下·杭州期中)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__,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__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于是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________。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________。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声全反射的条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15.(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透镜的图是________(选填“a”、“b”、“c”、“d”),它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
16.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γ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
二、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17.(2019七下·绍兴期中)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不但可以拍照,还能扫描黑色二维码登录网页、网上支付或加微信好友,如图所示是手机扫描广告纸上二维码时的情形,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线
C.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 手机的厚度小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
18.(2020·余杭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 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照相机上
C.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1cm
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
19.(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B. 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5cm
C. 甲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
20.(2019七下·温州期中)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21.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放大、倒立的实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缩小、正立的实像
22.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 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 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 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 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23.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 f<6厘米 B. 6厘米<f<18厘米 C. 9厘米<f<12厘米 D. 18厘米<f<24厘米
2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25.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26.(2016七下·浙江期中)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28.电影机和投影仪的原理是一样的,放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像未充满整个银幕,解决办法是( )
A. 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B. 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C. 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D. 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29.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 ,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30.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 f B. L C. f+L D. f-L
31.(2021七下·西湖期中)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 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 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不正确的。
32.(2019七下·温州期中)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
次数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2)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
33.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________;
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________(用f表示).
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 ,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________.
34.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________。
(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________
(3)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
① 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________的光斑。
② 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________
35.(2020七下·湖州期末)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 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A.凸透镜B.凹透镜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
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36.(2020七下·吴兴期末)小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安装好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光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C.蜡烛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处 D.光具座太短
(2)对装置进行调整后,小科和小明继续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小科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明负责观察烛焰的像,并按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整理,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小科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应为(填序号):________。
(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改变物距(u),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像距(v),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u/cm 40 30 20 15 13.3 12.5
v/cm 13.3 15 20 30 40 50
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处,若某次记录时该同学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此时蜡烛在光具座上可能处于的位置的范围是________。
37.(2020·温州模拟)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测其原理图如下:其中AB表示待观测的物体标本,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A2B2为最终观测到的物像。
(1)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AB经过物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点________。
(2)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
(3)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f物(厘米) (1/厘米) 两镜之间距离(厘米) f目(厘米) (1/厘米) 像放大倍数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5 0.2 50倍
1.6 0.625 a 2.5 0.4 100倍
2 0.5 b 2.5 0.4 100倍
X 1/X a 5 0.2 200倍
0.5 2 b 5 0.2 200倍
表中的X的数据为 ________ 。
三、视觉和眼睛保护
38.(2019七下·余杭期末)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信号灯光线过强,司机观察信号灯时瞳孔会变小
B. 如果要看清远处的信号灯,睫状肌会放松,晶状体变薄
C. 信号灯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
D. 信号灯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在此形成视觉
39.(2019七下·江干期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什么远去的帆船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呢?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看远处的帆船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的状态
B. 看远处的帆船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C. 帆船离晶状体越远,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小
D. 近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放大的像,远处的帆船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
40.如今天津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
C.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D.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41.(2019七下·嘉兴月考)
(1)小晨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她一听就知道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判断的,听觉是在 ________形成的。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右图所示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 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 2m。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鱼应该选择 A,B,C 哪条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________。
42.(2021七下·西湖期中) 2020年春季,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部分同学由于手机管控不力,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玩游戏,导致眼睛近视,患者主要表现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__(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__(填“凹” 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43.(2021七下·西湖期中)小明用凸透镜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时观察到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看到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因为这些字________(选填“吸收”、“反射”)了红光。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后放的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4. 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4]________ 的曲度可以调节.
(2)刚从电影院出来,[3]瞳孔将会________ .(填变大或者缩小)
(3)只有物像落在[8]________ 上时,才能看清物体.
(4)[5]________ 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5)不同人种,[2]________ 的颜色不同.
45.(2019七下·台州期中)天台始丰湖公园的郁金香开了,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游玩时小柯看见了一些现象;
(1)阳光下,小柯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_知识来解释。
(2)来到湖边,小柯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__像。
(3)正常情况下,能看清远处美丽的郁金香,主要是因为眼球中[3]________受到睫状肌的调节会变________(填“薄”或“厚”), 使像落在[6]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产生视觉。小柯在现场看远处郁金香时,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两种矫正方案如图乙,你认为小柯选择________方案。
(4)小柯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图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2.1m B.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柯4.6m
C.小柯距离她的像5m D.小柯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0.4m
答案解析部分
一、光的折射原理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A 4.【答案】 C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E;变高
10.【答案】 折射;提前
11.【答案】 大于;35 ;35 ~90
12.【答案】 (1)0;40(2)浅;等于
13.【答案】 (1)(2)30
14.【答案】 (1)大于;远;折射(2)×;×(3)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要达到90°
15.【答案】 c;会聚
16.【答案】 (1)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2)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二、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17.【答案】 C 18.【答案】 A 19.【答案】 B 20.【答案】 C 21.【答案】 C
22.【答案】 B 23.【答案】 C 24.【答案】 C 25.【答案】 B
26.【答案】 D 27.【答案】 A 28.【答案】 A 29.【答案】 B 30.【答案】 D
31.【答案】 (1)不正确(2)小
32.【答案】 (1)0.5cm(2)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33.【答案】 12cm;4f;2
34.【答案】 (1)折射本领(2)由远及近的选取u>10cm,5cm<f<2f和u<5cm三个范围,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
(3)①最小最亮;②选乙透镜,因为乙透镜比甲透镜的面积大,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到的光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增多,温度升高的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
35.【答案】 (1)10.00(2)B(3)放大(4)D
36.【答案】 (1)A,B,C,D(2)12354(3)20cm~30cm
37.【答案】 (1)倒立、放大、实像(2)A(3)0.4
三、视觉和眼睛保护
38.【答案】 D 39.【答案】 D 40.【答案】 D
41.【答案】 (1)音色;大脑皮层听觉神经中枢(2)C
42.【答案】 乙;凹
43.【答案】 虚;反射;近视
44.【答案】 (1)晶状体(2)缩小(3)视网膜(4)角膜(5)虹膜
45.【答案】 (1)直线传播(2)折射;虚(3)晶状体;薄;视网膜;大脑皮层;1(4)B,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