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7 10:2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考试结束前
丽江市2020年秋季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8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
1.《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在秦被“封之於商十五邑”后,号称商鞅。由此推断,西周时商鞅的先祖可能受封于如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1860年英法攻入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谈判期间扣留了对方39名人质,将大部分英法侨民关押在圆明园,并导致20人惨死。事发后,额尔金下令火烧圆明园,其秘书也说道:“圆明园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通过这段材料可知,联军火烧圆明园( )
A.主要为了打击清政府的无理愚昧 B.属于蓄谋已久的强盗行为
C.实属两国于无奈之举动 D.暴露了列强侵略与掠夺的本质
3.“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4.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一个理想的城邦所应包含的民众数目是多少呢?应相当于一个演说者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能组织起来的民众数目”。他的观点为其他古希腊作家所认同。这一认识( )
A.说明城邦具有很强的排外性 B.说明民众认同演说家组织能力
C.表明城邦制适用于古代希腊 D.反映城邦政治具有强大凝聚力
5.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为此,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
A.保留了部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成分 B.体现出工人是巴黎公社的阶级基础
C.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6.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D.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7.“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发昌机器厂 D.江南制造总局
8.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C.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 D.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9.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彻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10.罗斯福认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为此,他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 实行美元贬值 ②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 推行以工代赈 ④ 鼓励增加农业产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大增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1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主要得益于( )
A.国际格局整体趋于缓和 B.全球产业的升级与转移
C.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 D.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
13.“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人,主要是说明了孔子( )
A.“为政以德”的主张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克已复礼”的要求 D.“以德服人”的理念
14.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
时期 两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文学形式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节选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B.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D.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其把魏源等人归为保守主义思想的依据是这些人( )
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
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都是当时顽固势力的代表
16.1898年,维新派人士创办新式报刊,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1918年,《新青年》首先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这类行为在当时( )
A.都响应政府号召 B.都服从政治需要
C.都倡导文学革命 D.都贬损传统文化
17.1925年5月25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国民党自改组以来……国民了解了国民党的内容,因而挺身加入者,据现知概数,已达百万以上。”材料说明( )
A.国民党已成为人民政党 B.新三民主义符合时代需求
C.三民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主流
18.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这说明( )
A.“双百”方针已成为科学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B.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C.当时在科学文化创作领域存在偏激现象
D.中共中央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对1977年恢复高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B.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C.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D.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体现
20.智者学派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21.《神曲》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但丁在地狱中看到了倒埋在岩石里被火烧烤着的教皇和僧侣,并对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这主要说明但丁(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揭露教皇的贪婪淫逸
C.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D.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
22.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主张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与上帝沟通
D.试图彻底清除宗教对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2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24.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
第Ⅱ卷(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的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愈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旧邦新造:1911—1917》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6分)
综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4分)
2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的。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6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5分)
27.(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所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解放的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渊源探索》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6分)
(3)先秦儒学注重“人”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包括共同的影响)(9分)
28.(1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清末建警开始,历届政府当局都在不断加强警政建设,持续进行的警政建设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也在寻求更广范围的改革。1923年,国际联盟出于侦察拐骗妇孺案件的考虑,向各国“劝用”女子警察。一批最早在思想突破禁锢或为生计所迫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女性,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且其职业范围呈现日趋扩大的趋势。
1931年,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命令,首都警察厅开始先行试办女警,并令中央警官高等学校酌收女生。女警职责主要针对女性调查户籍、检查行李以及救护妇孺、维持风化,必要时配合男警进行要案侦探。举办女警被提上日程后,相关的训育及时跟进,无论是训育方式还是训育的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指向。
——摘编自孙静《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警政改革视阈下的女子警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警察出现的背景。(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性警察改革的特点。(4分)
丽江市2020年秋季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C C B B B D D D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C C B C D C D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0分)
(1)意义:加快结束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避免了内战和国家分裂;有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每点2分,共6分)
(2)认识:妥协是解决政治争端的重要途经之一;政治妥协中体现的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等精神值得肯定;妥协有利于实现利益整合,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4分)
26.(11分)
(1)原因:清政府认为自开商埠“利大于弊”;有识之士的推动;挽救危局,自开商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任答3点即可给分)(6分)
(2)发展: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半封闭的开放到全面开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建设性贡献。(5分)
27.(21分)
(1)原则: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每点2分,共6分,与之相近答案的可酌情给分)
(2)说明: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确立了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念。(每点2分,共6分,与之相近答案的可酌情给分)
(3)影响:前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后者推动了近代社会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思想发展;两者所体现的思想观念都是人类思想史上宝贵遗产。(每点3分,共9分,与之相近答案的可酌情给分)
28.(10分)
(1)背景:清末以来历届政府均在寻求警政制度的完善;国际联盟的倡导和“劝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高涨;职业女性的出现与其职业范围的扩大。(6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
(2)特点:职责范围较为明确;训育内容既与时俱进,又有明确的指向;在警界不占主流地位,在案件侦破中更多地发挥配合作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