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7 07:30:12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20分
卷面:5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蒜sàn
耽搁ge
明媚mèi
华侨qiáo
B、剥削xuē
情绪xǜ
赤裸luǒ
鸿鹄hú
C、亲吻wěn
滋zī味
响彻chè
娴xián熟
D、机杼yù
军阀fá
抽屉tì
暂zàn时
2、将下面词语中的错字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写在方格中。(4分)
开山碧祖
煽然泪下
张皇
皮靴
一拥而入
书藉
精兵简政
急遽
哀思
青棵
□□□□
3、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事非经过不知难。
③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从今克己应犹及,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本文的主体部分交织着两条线索,其中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活动是一条暗线,腊八粥的熬制经过是一条明线。
B、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80—90岁被称为耄耋之年。
C、“不要人夸好颜色”的下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D、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三心二意。
B、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继往开来。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儿童剧《狡猾的狐狸》剧情抑扬顿挫,深受观众的喜爱和称赞。
6、关于《鲁滨逊漂流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本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看的书,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B、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笛福。
C、小说的主要部分是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D、在岛上的第24年,鲁滨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B、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C、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
D、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8、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说各种书籍报刊、广告等。请写出下面这条广告词的精彩之处。(2分)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宝化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写句子(2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10、解释加点字意思。(4分)
援弓缴:
弗若:
非然:
善弈者: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惟弈秋之为听
12、将原文补充完整,并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习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
父爱昼夜无眠
(12分)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也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这样很好。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存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让我为您擦一次背……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15.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4分)
(1)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艾香悠悠溢端午
(14分)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18.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
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四、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场场的离别。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和真切体验,注意详略;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质量检测题
参考答案
1、(2分)C
2、(4分)鼻



3、(10分)等闲识得东风面
书到用时方恨少
烈火焚烧若等闲
冷露无声湿桂花
颜与梅花俱自新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
4、(2分)D
5、(2分)C
6、(2分)B
7、(2分)A
8、(2分)一、说明了用大宝的时间是早晨和晚上,一天两次。语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
二、暗示人们迟早会用上大宝化妆品,语言表达含蓄而巧妙。
9、(2分)如果你是一颗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
10、(4分)引、拉
不如
这样
擅长(善于)
11、(2分)D
12、(2分)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13、(2分)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不同。学习应该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14.(2分)B
15.(2分)(1)孝顺(爱自己的父亲)。(2)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不虚荣(很实在、阳光)。(4)理解父爱并努力回报。
16.(4分)(1)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
(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比作“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回报,深沉感人,将对父爱的颂扬推向最高。
17.(4分)表面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
深层含义:父亲对儿子的爱永远没有停止,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即使从农村来到城里,也想办法打工帮儿子还债)
18.(4分)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
19.(3分)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
20.(4分)(1)对故乡的眷恋;(2)对浓浓母爱的赞美;(3)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4)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21.(3分)B
D
22、作文:(50分+5分=55分)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质量检测答题纸
姓名:
考号:
班级: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保持答题纸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
考号填涂区
一、选择题
17
411
514
621
二、积累与运用(29分)
100
200
300
400
500
22、作文
600
700
2.(4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