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罗瓦

文档属性

名称 德拉克罗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2-04-10 20:2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中文名: 欧仁·德拉克罗瓦
外文名: Eugène Delacroix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法国阿尔代什省
出生日期: 1798年4月26日
逝世日期: 1863年8月13日
职业: 画家
作品发表
  1822年他发表了最初的浪漫主义作品《但丁与维吉尔》,以强烈的律动感和浪漫式的激情,向大卫风的陈腐传统主义展开了全面的挑战。继而在1824年发表了反映希腊独立战争的《希阿岛的屠杀》,当即遭到保守势力所谓“绘画的屠杀”的非难,然而从此也确立了他作为浪漫派旗手的地位。据说展览会前,他被即将同时展出的康斯太勃的风景画明亮的色调所打动,重画了自己作品的背景,因而表现出更强烈的印象。翌年到伦敦,交识了威尔基、波宁顿等画家,由于受到英国绘画的影响,他的作品愈益明亮和富于激情。《萨达那帕拉之死》、《自由引导人民》即为此时期所作。
著作
  他的著名画作“自由领导人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据说印象派画家从他的作品“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前景的女人背部色彩运用上得益不少。他初期的作品“希阿岛的屠杀”曾被古典主义画家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惊呼为是:色彩的屠杀!。他曾经为波兰音乐家肖邦画了著名的画像。他访问过阿尔及利亚和非洲,创作了大量异国风情的作品,甚至潜入伊斯兰教徒的後室画出“阿尔及利亚女人”。
  
新风格发展
  1832年,他以随员身份,随驻苏丹大使到摩洛哥旅行,受到东方风俗的感染,后期画了《阿尔及尔妇女》等。他在色彩上有意识地应用补色对比,恢复了18世纪辉煌色彩的笔致,同时又打开了通向新的印象派的道路。德拉克洛瓦卒于巴黎,留有艺术论、日记等。
德拉克洛瓦自幼喜爱文学音乐和绘画。早年受鲁本斯和友人波宁顿的影响,后受籍里柯的影响较大。如他画的《但丁与维琪尔》便是受借里柯的名作《梅杜萨之筏》启示下创造出的。他坚持浪漫主义,与法国官方学院法的古典主义相抗衡,由于他在艺术上的革新成就,加强了浪漫主义画派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画风特点是构图重气势,强调对比关系,重视人物情感和动势的描绘。巨作《希柯岛的屠杀》,直接反映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鲜明的思想倾向和浪漫主义手法,是对古典主义学院派更加有力的挑战。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把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顶峰.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 1830年7月在法国巴黎爆发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运动,画家被人民在汹涌澎湃的街垒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行为所感动。当年就创作了这幅有如战斗进行曲的名作,用浪漫主义手法,从而再现了巴黎巷战的激烈景象。画面的主题是一个象征法西兰西共和国的自由女神,高擎起三色国旗召唤着人民,从自由神那里吸取力量,从而使全国上下举刀持枪紧紧跟随,踏着烈士的血迹奋勇前进,表现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这幅画构图奔放而生动,色彩鲜明而沉郁,气氛热烈而激昂,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感人力量,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作品。
《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画中所描绘的是1204的4月12日,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所施的残暴罪行。画面上充满着各种暴行:到处是殴打、虐杀、掠夺和迫害;到处是老人的哀愁,孩子的哭叫,妇女的惨死;城市被烧毁,美丽的土地上乌云密布,硝烟弥漫。画面中心那不可一世的入侵者耀武扬威。战争的灾难笼罩着这个世界古都,悲苦的命运正在攫取人们的心灵。画中作为胜利者的佛兰德尔伯爵和丹德洛太守以及他们的随从们,虽然显出不可一世的神气,但也显示出疲倦、迟疑和忧虑的样子。悲剧性题材、富于戏剧性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动乱的环境,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希阿岛的屠杀》
  德拉克罗瓦在这里描绘了1822年土耳其侵略军在希阿岛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的情景。这一暴行激怒了整个欧洲。《希阿岛的屠杀》,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无人道的灾难,它以前所未有的奔放不羁的艺术手法和鲜明强烈的色彩描绘土耳其制造的种种惨不忍睹的场面,像这样尖锐的现实题材,如此热情豪放的笔触和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在当时的古典主义者的老眼光看来,简直是对绘画的致命打击,无怪乎连一度支持过他的格罗,看后也惊呼“这不是希奥岛的屠杀”,而是“绘画的屠杀”!历史证明,这是冲破古典主义的束缚,在解放人们艺术思想方面的一次重大的革新,《希奥岛的屠杀》从此扬名。
  
《自由引导人民》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但丁之舟》
  欧仁·德拉克罗瓦1822年创作的、取材于但丁名著《神曲》的油画《但丁之舟》(又译《但丁和维吉尔》),画面上,头戴月桂花环的诗人维吉尔正引导他的伙伴但丁乘小舟穿越地狱;船头,一围裹着长条蓝布的赤身男子为其摇橹。浪花翻卷的河水中,几个被罚入地狱者紧紧抓住小船不放;其中还有一个女子,水珠在她身上闪光。近看,那些飞溅的水花其实就是红绿互补色中黄色和白色的涂点。如此精练的手法,如此真实的效果,不能不令观者惊叹。艺术史家认为,《但丁之舟》的悲剧性感受是对米开朗琪罗和鲁本斯的缅怀,其所表现出来的画家的执拗个性则奠定了德拉克洛瓦在法国浪漫主义画派中的先行者地位。
  原法国法郎100法郎正面即人物肖像及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日记
  德拉克罗瓦的日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1822年至1824年,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文字,更多的是无所顾忌的情感流露;第二部分是从1847年至1863年,这一时期的作者已成为公认的艺术大师。为了把自己的艺术经验和主张传播出去,他以日记体的形式撰写为日后出版所作的美术词典。
  这部日记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才得以保留下来,在德拉克罗瓦死后30 年终于出版。正是这部日记存在,才使得德拉克罗瓦的坎坷的生活遭遇和珍贵的艺术思想保存到今天。
  一位法国艺术家曾说:“德拉克罗瓦的画我倒不怎么欣赏,不过他写的回忆录却很出色,人们会在这方面记住他的。”
并不是任何人的眼睛都适于品味绘画的微妙乐趣,很多人的眼睛愚钝,或者错误,他们按照字意观看对象,而对于罕见的美则视而不见。   ——德拉克罗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