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2021学年度(下)省六校协作体高二第三次联考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
第Ⅰ卷
本卷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里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一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
A.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
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性特征
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
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
2.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
A.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 B.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C.体现了儒法思想的结合 D.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3.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时期 客卿 主要事迹
秦孝公时期 卫国人商鞅 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
秦惠文王时期 魏国人张仪 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
秦昭王时期 魏国人范睢 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王嬴政时期 楚国人李斯 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 B.合纵连横牵制削弱其他国家
C.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 D.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
4.汉魏之际,岭南一带是南方相当落后的地区之一。南朝时期,政府规定该地区因地制宜地缴纳贡赋,此地也逐渐实现粮食自给;到隋朝时,岭南“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材料主要表明
A.岭南得到了发展但仍然比较落后 B.岭南地区的农、商业进步明显
C.政府扶持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D.南方经济开发的格局初步形成
5.莫高窟第285窟和249窟,工匠改造了传自古印度的佛教图像,绘制了中国神仙世界的图像,还吸收了古代波斯、古代希腊地区的图像元素,真可谓一窟一世界。这一现象
A.最有可能发生在汉魏时期 B.说明互惠互利是文明互鉴的途径
C.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D.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与统一并存
6.明朝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文郎玛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初盛食以蕉叶为盘,及通中国,乃渐用磁(瓷)器。”非洲发现了大量明朝的陶瓷,如蒙巴萨发现的茶具。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外销非洲的瓷器中,出现了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双耳扁瓶等。材料说明明朝对外贸易
①废止了明朝初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②影响到亚非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
③推动了郑和下西洋持续开辟海外市场 ④促进中国与亚非一些地区的文化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洋务运动之后到十月革命之前,不少人在中国译介马列著作、观点。以维新派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和1905年前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后,无政府主义者也译介了不少马恩文本。但是,有学者认为它们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这一认识的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A.并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有限
C.涉及阶层过于庞杂不具有主导性 D.译著方式不利于马恩思想传播
8.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高校总数 211所 182所
综合大学 55所 13所
工科院校 33所 39所
师范院校 12所 32所
农林院校 17所 29所
A.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 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 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9.某网站计划拍卖一批声称是公元3世纪罗马贵族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包括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写有象形文字的纸草、拉丁文书写的基督教经典、阿拉伯文撰写的伊斯兰教经典。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中属于赝品的文物应是
A.伊斯兰教经典 B.纸草 C.基督教经典 D.泥版
10.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11.17世纪60年代,英国贵族请客,会给客人几片茶叶,泡水喝完,客人把茶叶夹在汉堡里吃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
A.英国人很节约茶叶 B.东西方贸易规模小
C.英国风俗受中国影响 D.茶叶有药用价值
12.(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
B.肯定拿破仑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
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
1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A.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
14.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安东尼·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英法与美国争霸 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
C.英殖民帝国衰落 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
1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兴建了许多社区级別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读者”大多数都是衣着随意的“社会闲杂人员”,有带小孩的、会朋友的、甚至有在馆内沙发上打盹的老人。这体现了图书馆的特点是
A.教育性 B.公共性 C.市场化 D.现代化
16.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的建造项目。这说明
A.任何时候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B.政府的这种决策是无奈之举
C.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 D.“重申报轻保护 ”破坏了大自然
第Ⅱ卷
本卷共4 个小题,共52分,请按要求作答。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祭祀土神和谷神用羊、猪二牲。大夫和士祭祀宗庙,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平民祭祀祖宗的荐礼是:春天荐祭韭菜,夏天荐祭麦,秋天荐祭黍,冬天荐祭稻。韭菜配以鸡蛋,麦配以鱼,黍配以小猪,稻配以鹅。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诸侯不能杀牛作膳食,大夫不能杀羊作膳食,士不能杀狗或猪作膳食,平民不能吃时鲜美味。平常吃的菜肴不能比祭祀用的牲牢好,平常穿的衣服不能比祭祀的礼服好,平常居住的房屋不能比宗庙好。
——据《礼记·王制》编译
材料二 古时,谷物菜果不合时不吃,不在池塘撒网、捕捞小鱼小虾。今富人捕杀幼兽小鸟,沉迷饭局,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春鹅秋雏,毛果虫貉,没有不吃的。今民间酒食,大鱼大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肉酱等众物杂味。古时,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屠户,无故烹杀,相聚野外,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古时,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卖食物。现在,熟食遍列,市场上菜肴陈列。劳动懒散,吃喝却赶时髦。例如烤乳猪、韭菜鸡蛋、狗肉、马肉、煎鱼、切肝、腌羊肉、冷鸡、马奶、驴肉、炖小鸟,等等。
——据西汉桓宽(汉昭帝时的散文家)《盐铁论》编译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饮食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昭帝时期饮食方面发生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公元)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公元)
道武帝 拓跋圭 368—409 宣武帝 元恪 500—515
太武帝 拓跋焘 424—452 孝明帝 元诩 516—527
献文帝 拓跋弘 466—471 孝庄帝 元子攸 528—531
孝文帝 拓跋宏 471—499 孝武帝 元修 532—534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中欧陆上通道,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梁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地理大发现”。葡萄牙以当时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葡萄牙16世纪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垄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欧洲的贸易中心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白银而强大起来)。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维护丝绸之路贸易的政策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不同(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 史实
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 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 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2021学年度(下)省六校协作体高二第三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 — 5 DBCAC 6 —10 DACAB 11—15 BADCB 16 D
17.(14分)(1)特点:①等级森严(或饮食与宗法分封制紧密结合);②饮食与祭礼相结合;③平民饮食简单(或平民生活水平低,饮食种类少)④尊重自然规律。(任三点6分)
(2)变化:①食物种类增多,饮食水平提高;②食品商品化发展;③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④出现违背自然的饮食现象;⑤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任两点4分)
社会背景:①社会经济繁荣(或社会稳定);②商品经济发展;③社会等级制度有所松动(或礼乐制度遭到破坏);④社会生活丰富,奢侈之风盛行;⑤民族文化交融。(任两点4分)
18.(14分)(1)变化:谥号多采用孝字;拓跋氏改姓为元氏。(4分)
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改汉姓。(4分)
(2)措施:制订成文法;加强司法监督。(任一点2分)
特点:全面学习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法律,以法治国。(任两点4分)
19.(12分)(1)特点: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的安全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任三点6分)
(2)不同: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大发展、商业危机等因素推动的结果,丝绸之路的形成则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新航路开辟通过海路连通全球,而丝绸之路则海陆兼有,但局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充斥着血腥和暴力,如掠夺各地的金银、劳动力、廉价原料等,而丝绸之路则呈现出和平友好往来的特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但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贫穷,而丝绸之路使交往双方受益。(任三点6分)
20.(12分)示例1:
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2分)
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 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 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8分)
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示例2:
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明清时期,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8分)
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2分)
(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