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09-10学年高一6月月考 语文(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09-10学年高一6月月考 语文(缺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08 18: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龙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6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单项选择 24分 每题2分)
1.选出下列注音错误的一项 ( )
A、颛臾(zhuān) 虎兕(sì) 买椟(dú)还珠 挫(cuò)折
B、弃甲曳(yè)兵 胜(shēng)食 数(cù)罟 饿莩(piǎo)
C、嫉(jì)恨 孝悌(dì) 庠(yáng)序 炽(chì)热
D、镣(liào)铐 给(jǐ)予 义愤填膺(yīng) 编纂(zuǎ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璀灿 肤浅 温馨 祸起箫墙 B.庠序 分崩离析 赎罪 安之若素
C.编纂 祈祷 谛造 语焉不祥 D.珈锁 大放厥词 蜕变 遥遥欲坠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 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我们不能 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③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再没有人以肤色来 我的孩子,而单单看重品格内涵。
A.兑现 容许 评价 B.实现 容许 评判
C.兑现 容忍 评判 D.实现 容忍 评价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嫌疑犯正是在你那里逃脱的,虎兕出柙,你是要承担责任的。
B.联军攻打塔利班及基地组织,基地组织又攻打联军,阿富汗战事不断,祸起萧墙。
C.你也比他好不到哪里去!你说他这说他那,完全是五十步笑百步。
D.攻打伊朗,美国人最担心的是出现第二个像伊拉克这样的国家分崩离析的局面
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日出》《雷雨》《北京人》等。
B.雨果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品有《汉姆雷特》《巴黎圣母院》。
C.《辛德勒名单》是由美国史蒂芬·菜利安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该影片曾获得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
D.《巴黎圣母院》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于雨果青年时期,以15世纪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6.下列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B.雨果和巴尔扎克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共同的创作生活中成为了至交的好朋友。
C.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种植)
 C.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流传)   D.顾自民国肇造(刚建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下列句子当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1.下列句中与“是社稷之臣也”的“是”字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12. 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指黄河以北的魏地。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D.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二、课堂阅读
(一)、阅读下列《雷雨》选段,完成13—16题。(8分)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a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b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c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d
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3. 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惊恐 C、惊呆 D、惊疑
14.b、c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
A、自私虚伪 B、冷酷奸诈 C、老于世故 D、刚愎自用
15.d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16.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7—21题。(14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 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C.填然鼓之 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18.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谷不胜食也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弃甲曳兵而走
虎求百兽而食之  齐兵乃出
19. 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 
20.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写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说明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第三部分阐述 “仁政”的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B.孟子的王道分两个阶段:使民无憾的王道之始和富民兴教的王道之成。养生丧死无憾,可以说是温饱阶段;到了“衣帛”“食肉”,则可以说是达到富裕阶段了;更重要的是大办教育,申之以孝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了。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孟子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梁惠王“移其粟于河内”,说明他并不是“不知检”、“不知发”的人。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本文彰显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21. 翻译句子(6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分)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分)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分)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2—26题。(16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的。
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 德普勒的发现。
22.(4分)上文画线句运用类比说明 和 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23.(2分)第一段中“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 。
24.(4分)“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此”是指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
25. (4分)“这里就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是指 。
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
26.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中“两个发现”是指什么?(2分)

四、27.根据课本背诵默写(12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伐颛臾》)
(2)噫吁嚱!危乎高哉! , (《蜀道难》)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 _________。 (《蜀道难》)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锦瑟》)
(6)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7)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
五、语言和思想实践(6分)
2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据新华社报道,文化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作出新规定: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将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改用“如果没有……就没有”这样的格式来表述,并做到语序恰当。(2分)
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8部课外名著,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只有阅读中外名著,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如果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将下列几个短句,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激光武器”下定义。(2分)
①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束直接攻击并毁伤目标的武器。
②由激光器、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光束控制与发射系统组成。
③射击时快速、精确、灵活,不受电磁干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 字。
云龙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6月考高一语文答题卷
题号 一~二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二、选择题 (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21. 翻译句子(6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分)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分)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分)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2—26题。(16分)
22.(4分) 和 。
23.(2分)“这个基础”指 。
24.(4分)“如此”指 。
作用是 。
25.(4分)“这里”指 。
作用 。
26.(2分)“两个发现”①指 ;
② 。
四、27.根据课本背诵默写(12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2)噫吁嚱!危乎高哉! ,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 _________。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 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 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 ___ ____。
(6)问君能有几多愁? 。
(7)昨夜西风凋碧树, , 。
五、语言和思想实践(6分)
28.一句话新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分)
如果没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就没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0. 下定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