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20世纪前半期的世界历史以战争和革命为主要特点。
战争
20世纪后半期,即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
两次世界大战
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
(亚非拉)
动摇世界殖民体系;影响国际秩序
世界历史意义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思考:阅读课本第一子目,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起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回顾:同学们可以想起学过的什么知识?
2.影响:各国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表一:各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表(1800-1913年)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国家
1800
1860
1913
英国
4.3
19.9
13.6
法国
4.2
7.9
6.1
德国
3.5
4.9
14.8
美国
0.8
7.2
32.0
俄国
5.6
7.0
8.2
意大利
2.5
2.5
2.4
表二 :1913年,英美德法四国所占殖民地比较表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3
表一、表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各帝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帝国:占有殖民地与经济不平衡
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矛盾尖锐
意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主要矛盾
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
1.原因:①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英德(主要矛盾);法德;德俄;奥俄】。
②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目的),各国在寻求同盟者。
2.形成:
意
德
奥匈
俄
英
法
三
国
同
盟
三
国协
约
两大军事联盟
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
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
1.原因:①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英德(主要矛盾);法德;德俄;奥匈与俄】。
②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目的),各国在寻求同盟者。
2.形成:
3.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4.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
英国阅兵
德国阅兵
奥匈帝国检阅部队
疯狂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直接原因(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带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的刺杀事件
原因:①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②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根本原因+其他原因
自1914年8月迄今,大家从未停止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所用掉的墨水、所制造的纸张、所牺牲的树木以及忙碌的打字机,比回答历史上任何其他问题都多。
——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
——进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P83思考点: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激烈争夺,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一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交战双方的性质、发动战争的目的、根本原因
——进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大战主要在欧洲战场(主战场)的三条战线进行,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规模
德奥VS俄
奥VS俄塞
英法VS德
三条战线
决定性
——进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大战主要在欧洲战场(主战场)的三条战线进行,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规模
三个阶段
①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②马恩河战役
③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④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⑤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①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②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英法VS德),德军战败,标志着其“速决战”破产。
③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
1914年:
三个阶段
亚洲: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②德奥虽然在东南两线取胜,但未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12月,法VS德,“凡尔登绞肉机”),一战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1916年6月-11月,英法VS德,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坦克第一次投入战场,“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6月,英VS德,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5-1916年:
欧洲: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②德奥两线作战;③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三个阶段
1917-1918年: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以工代战”)加入协约国;
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退出一战;
③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条原则”;
④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
教材P88学习拓展
答:动机:美国企图进行殖民扩张、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它推动国际联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由于缺乏实际作用,未能真正解决战后问题,为二战爆发埋下隐患。
三个阶段
——进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大战主要在欧洲战场(主战场)的三条战线进行,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①②③④⑤)
第二阶段:1915-1916年(胶着:①②③)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俄)
规模
——丰中高一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检测题(二)
A
说明这次战役后战场形势呈现胶着状态
大战初期
——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1次世界规模的大战,历时 年之久,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4
持续时间长
规模大,波及国家、地区广
人员伤亡惨重
1.对世界:一战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经济受到重创
——以上数据均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解说词
材料2: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了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3:“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材料4: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对世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影响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5.对世界:一战摧毁了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帝国主义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新国际秩序的建立过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会议
缔结条约
1919年和1921-1922年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
(2)内容(教材85、86页)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什么是国际联盟?(阅读教材p87找出其性质、宗旨、原则、实质)
·思考:如何评价国际联盟?
(3)国际联盟(1920年1月10日):
国联旗帜
国联会议实况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全体一致”。
实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积极:①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②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①“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 ②被英法利用,操纵国际事务,成为大国强权政治的工具;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
①积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这一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4)影响: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国元帅福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
P86思考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答:①《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条约,对战败国进行严惩,如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②对中国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不顾中国战胜国地位,使日本获得了在山东的诸多特权。③华盛顿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④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实际上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P88问题探究: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答:认识:列宁和丘吉尔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说明: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基础上的,它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激起了战败国的仇恨和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法国每3名军人里面,恐怕只有一人能够毫发无损地打完这场大战。
英国整整失去了一代——50万名30岁以下的男子在大战中身亡一一其中尤以上层阶级损失最重。1914年从军的牛津、剑桥学生,25岁以下者半数不幸为国捐躯。
德国损失人数虽然远超过法国,但由于它军事年龄总人口高出更多,死亡比例就比较小了——13%。
比起来,美国的损失显然少得多(美军阵亡入数11.6万名,英国近80万,法国160万,德国180万),但同样可以证明西线战事的残酷,因为这是美军唯一参与的战区。
——摘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感悟反思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晚上我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
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进程:三个阶段、三条战线
影响:①对世界(灾难+国际格局+反战观念)
②对欧洲(力量削弱、动摇其优势地位)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民族解放)
起因: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