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块综合训练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块综合训练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08: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2)模块质量检测试题(一)(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Mg—2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蛋白质变性
B.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合金材料
C.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由此可知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是
A. -CH3(甲基)的电子式为
B.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3.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为(  )
A.第ⅢA族 B.第ⅠA族
C.镧系元素 D.第ⅢB族
4.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B.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小
C.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D.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3N)
5.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6.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7.已知短周期中两主族元素A与B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b,且原子半径B>A,则a与b的相对大小关系是(  )
A.a一定大于b
B.a一定小于b
C.若元素A、B在同一周期,则a一定大于b
D.若元素A、B不在同一周期,则a一定大于b
8.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 ℃,沸点高达2 403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9.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体积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
10.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NH4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②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③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 ④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11.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
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
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生成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13.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所处环境与其他氢原子明显不同的是( )
A.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molfalse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1mol乙醇跟足量的false作用得0.5molfalse
D.1mol 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乙醛.
1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反应为
①酯化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取代反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己烯、己烷、四氯化碳 B. 乙醇、乙酸、四氯化碳
C. 己烷、乙醇、四氯化碳 D. 己烷、乙醇、乙酸
16.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只有糖尿病人才会出现糖尿
B.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切除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C.医疗上判断患者病情时可用新制的Cu(OH)2来测定患者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凡是有甜味的食物都含有葡萄糖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
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石油裂化制得的汽油是纯净物
B.煤的气化是将煤在高温条件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它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目的
A
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呈红色
红砖中含有氧化铁
B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黑色固体中没有Fe3O4
C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D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Fe2+
329882534417020.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21.镁—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Mg+O2+2H2O===2Mg(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Na+由负极移向正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2OH-===Mg(OH)2
D.当电路中转移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O2体积为224 mL
2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7H2O+O2+14e-===1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电解质溶液中,CO向正极移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分。
23.(13分)短周期元素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与F形成的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C、D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说明E的非金属性比F的非金属性________(填“强”或“弱”)的事实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24.(12分)某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和D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能跟碳酸氢钠反应,F有香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4705985485775(1)反应②在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B的试管中(如图所示)。重复操作2~3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实现反应④,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管1中装入药品后加热。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海洋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面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

回答:
(1)由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Ca2+、Mg2+、SO等离子,为了除去这些离子,需要依次加入稍过量的NaOH、BaCl2、________(填试剂化学式),然后________(填操作名称)。在溶液中再加适量________(填试剂),加热蒸干溶液即得到精盐。
(2)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用玻璃棒蘸浓氨水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发现产生大量白烟。阳极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若卤中通入Cl2置换出Br2,吹出后用SO2吸收转化为Br-,反复多次,以达到富集溴的目的。由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反应可得出Cl-、SO2、Br-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4)工业上也可以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生成溴化钠和溴酸钠,同时有CO2放出。最后再用H2SO4处理得到Br2,最后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2分)化学电池在通迅、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如图是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①该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MnO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的产物H2,本身生成Mn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该电池的使用和性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可充电后反复使用
B.该电池可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
C.该电池使用后能投入火中,也可投入池塘中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负极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2)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Cd +2NiO(OH)+2H2O 2Ni(OH)2+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B.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C. 电池放电时Cd 做负极 D. 电池放电时Cd 做正极
(3)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镉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更为严重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另一种常用的电池锂电池由于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而广泛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年,它的负极材料用金属锂制成,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液配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水溶液的原因___________。
27.(9分)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某同学采用14.3 mL乙酸、23 mL 95%的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及极易与乙醇结合的CaCl2溶液制备乙酸乙酯,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烧杯、部分夹持装置、温度计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先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此时分液漏斗中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保持油浴温度为135~145 ℃。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慢慢滴入蒸馏烧瓶中,调节加料速率使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毕。
④保持油浴温度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带有支管的锥形瓶,将一定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入馏出液中,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
⑥将步骤⑤中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适量饱和CaCl2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中得到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入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馏出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要使加料速率与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大致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⑧中所得的粗产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人教版必修2)模块质量检测试题(一)(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Mg—2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蛋白质变性
B.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合金材料
C.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由此可知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2.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是
A. -CH3(甲基)的电子式为
B.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答案】D
【解析】A.-CH3(甲基)的电子式为,错误;B.硝基苯中苯环的C原子与硝基的N原子形成共价键,结构简式是,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错误;D.乙酸是饱和一元羧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其分子式C2H4O2,正确。答案选D。
3.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为(  )
A.第ⅢA族 B.第ⅠA族
C.镧系元素 D.第ⅢB族
【答案】B
【解析】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应位于第ⅡA族右侧相邻的族,在短周期中与第ⅡA族相邻的为第ⅢA族,在长周期中与第ⅡA族相邻的为第ⅢB族,镧系元素属于第ⅢB族。
4.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B.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小
C.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D.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3N)
【答案】A
【解析】解题时充分利用题目信息,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镁的相似,MgCO3煅烧分解成MgO和CO2,由此可知,Li2CO3也易分解。
5.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A项,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是13-6=7、15-7=8,中子数不相同,错误;B项,13C是一种核素,不是单质,与C60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C项,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正确;D项,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分别是7和8,不相同,错误。
6.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K层、L层、M层上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项正确;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已经排满电子,即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所以B项错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以是S2-、Cl-、K+、Ca2+等,所以C项正确;O2-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均为8,所以D项正确。
7.已知短周期中两主族元素A与B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b,且原子半径B>A,则a与b的相对大小关系是(  )
A.a一定大于b
B.a一定小于b
C.若元素A、B在同一周期,则a一定大于b
D.若元素A、B不在同一周期,则a一定大于b
【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若A、B在同一周期,而原子半径B>A,所以原子序数a>b,C正确;若A、B不在同一周期,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故A、B、D错误。
8.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 ℃,沸点高达2 403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答案】D
【解析】镓的沸点高达2 403 ℃,能制作高温温度计;镓的熔点为29.78 ℃,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合金后熔点更低,自动救火的水龙头遇热即可开启,达到放水救火的目的,因此A、C两项正确。铝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铝是电的良导体而不是半导体,镓是“类铝”元素,所以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镓是电的良导体而不是半导体,即B正确,D不正确。
9.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体积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I2的浓度不再变化,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排除A;C项与D项类似,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0.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NH4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②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③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 ④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NH4H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H2O===H2↑+NH3·H2O,而NH3·H2O易分解为NH3和H2O,因此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11.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
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
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生成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正确;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错误;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生成xmolNH3,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A项,乙烷和浓盐酸不反应。B项,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可作食品包装材料。C项,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溴乙烷难溶于水。D项,乙酸与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3.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所处环境与其他氢原子明显不同的是( )
A.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molfalse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1mol乙醇跟足量的false作用得0.5molfalse
D.1mol 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乙醛.
【答案】C
【解析】A. 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molH2O,只能说明乙醇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故不选A;B. 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属于乙醇的用途,故不选B;C.乙醇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但1mol乙醇和足量的钠反应只得到0.5molfalse,说明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可以被钠置换,这个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故选C;D. 1mol乙醇生成1mol乙醛,说明乙醇和乙醛中碳原子数相等,故不选D;选C。
1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反应为
①酯化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取代反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羧基(—COOH)、酯基(),结合醇、羧酸、酯的性质来分析解答。①含羟基、羧基均可发生酯化反应,故①符合;②含羟基可发生氧化反应,故②符合;③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③不符合;④羟基、羧基发生的酯化反应,酯基发生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故④符合;综上所述,①②④均可以发生;答案选D。
1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己烯、己烷、四氯化碳 B. 乙醇、乙酸、四氯化碳
C. 己烷、乙醇、四氯化碳 D. 己烷、乙醇、乙酸
【答案】C
【解析】A. 己烯、己烷、四氯化碳均不溶于水,己烯、己烷密度比水小,上层为油状液体,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为油状液体,不能用水鉴别,故A不选;B.乙醇和乙酸均溶于水,无法用水鉴别,故B不选;C. 己烷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上层为油状液体,乙醇溶于水,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下层为油状液体,可以用水鉴别,故C选;
D. 乙醇和乙酸均溶于水,无法用水鉴别,故D不选;
16.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只有糖尿病人才会出现糖尿
B.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切除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C.医疗上判断患者病情时可用新制的Cu(OH)2来测定患者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凡是有甜味的食物都含有葡萄糖
【答案】C
【解析】正常人的尿液中也含有葡萄糖,只有当葡萄糖含量超过某一定值时,才被医生确定为糖尿病;甜味食物还可能含有其他糖类或化合物,如甘油、丙三醇。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
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答案】D
【解析】A项,天然植物油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A项错误;B项,麦芽糖为还原型二糖,而蔗糖为非还原型二糖,B项错误;C项,可以用列举法推断,两种不同的氨基酸可以形成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例如,1分子H2N—CH2COOH和1分子H2NCH2CH2COOH可以形成两种二肽,这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H2NCH2CONHCH2CH2COOH和HOOCCH2NHOCCH2CH2NH2,但是它们的水解产物相同,C项错误;D项,乙醛类似甲醛,可以作为制酚醛树脂的单体;氯乙烯的高聚物是聚氯乙烯;乙二醇与乙二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聚乙二酸乙二酯,D项正确。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石油裂化制得的汽油是纯净物
B.煤的气化是将煤在高温条件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它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通过石油裂化制得的汽油主要是由C5~C11的烃组成的混合物,A项错误;煤的气化是将固体煤转化为CO、H2、CH4等可燃性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化石燃料,几乎不含硫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改善环境质量,C项正确;煤是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目的
A
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呈红色
红砖中含有氧化铁
B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黑色固体中没有Fe3O4
C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D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Fe2+
【答案】A
【解析】A.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三价铁离子遇KSCN溶液会变红色,说明红砖中含有氧化铁,故A正确;B.CO还原Fe2O3得到单质Fe,即使有Fe3O4,其溶于盐酸后产生的Fe3+与Fe发生反应:Fe+2Fe3+=3Fe2+,加入KSCN溶液也不显红色,故B错误;C. NO3-+H+具有强氧化性,而Fe2+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Fe3+生成,遇KSCN溶液呈红色,不能证明样品是否变质,故C错误;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Fe2+存在Fe3+,也有此现象,故D错误,答案选A。
329882534417020.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
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C
【解析】A.在铁的电化学腐蚀中,铁单质失去电子转化为二价铁离子,即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B.铁的腐蚀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故B错误;C.活性炭与铁混合,在氯化钠溶液中构成了许多微小的原电池,加速了铁的腐蚀,故C正确;D.以水代替氯化钠溶液,水也呈中性,铁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21.镁—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Mg+O2+2H2O===2Mg(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Na+由负极移向正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g-2e-+2OH-===Mg(OH)2
D.当电路中转移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O2体积为224 mL
【答案】C
【解析】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故A项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的OH-由正极移向负极,Na+不能通过阴离子交换膜,故B项错误;负极镁失电子变成镁离子,与正极移过来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所以电极反应式为Mg-2e-+2OH-===Mg(OH)2,故C项正确;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氧气的体积,故D项错误。
2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7H2O+O2+14e-===1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电解质溶液中,CO向正极移动
【答案】B
【解析】燃料电池中,燃料为负极,氧气为正极,A不正确;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2H6+O2+4KOH===2K2CO3+5H2O,由于KOH参与电极反应,且反应有H2O生成,所以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不正确;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分。
23.(13分)短周期元素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与F形成的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C、D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说明E的非金属性比F的非金属性________(填“强”或“弱”)的事实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答案】(1)氢 碳 氧 钠 (2)第三周期ⅥA族 (3)  (4)甲烷 (5)2Na2O2+2H2O===4NaOH+O2↑ (6)弱 氯气能从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硫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根据“A的原子半径最小”知A为氢,根据“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知C为氧,则B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B为碳,根据“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知D为钠,Na在O2中燃烧生成的Na2O2为淡黄色,所以E为硫,根据“D与F形成的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知DF为NaCl,则F为氯。
24.(12分)某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1,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和D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能跟碳酸氢钠反应,F有香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4705985485775(1)反应②在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B的试管中(如图所示)。重复操作2~3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实现反应④,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管1中装入药品后加热。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CH3CH2OH+O22CH3CHO+2H2O
(2)CH3COOH+HCO===CH3COO-+CO2↑+H2O
(3)Na2CO3 溶解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
【解析】根据A的用途可知A为乙烯,根据D能与NaHCO3反应, 说明D为羧酸,再结合其分子式为C2H4O2可知D为乙酸,且B、C分子中碳原子数也为2。根据F有香味,推出F为酯,故B为醇,且为乙醇,则C为乙醛,F为乙酸乙酯。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反应为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总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在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其作用是溶解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25.(10分)海洋是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面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图:

回答:
(1)由海水晒制的粗盐中含有Ca2+、Mg2+、SO等离子,为了除去这些离子,需要依次加入稍过量的NaOH、BaCl2、________(填试剂化学式),然后________(填操作名称)。在溶液中再加适量________(填试剂),加热蒸干溶液即得到精盐。
(2)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用玻璃棒蘸浓氨水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发现产生大量白烟。阳极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若卤中通入Cl2置换出Br2,吹出后用SO2吸收转化为Br-,反复多次,以达到富集溴的目的。由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反应可得出Cl-、SO2、Br-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4)工业上也可以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生成溴化钠和溴酸钠,同时有CO2放出。最后再用H2SO4处理得到Br2,最后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 过滤 盐酸或HCl
(2)Cl2或氯气 NH4Cl
(3)SO2>Br->Cl-
(4)5Br-+BrO+6H+===3Br2+3H2O
【解析】(1)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Mg2+、SO等离子的需要依次加入稍过量的NaOH来除去其中含有的Mg2+,加入不定过量的BaCl2溶液除SO,最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2+及过量的Ba2+,然后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OH-、CO,再加适量稀盐酸,加热蒸干溶液即得到精盐。(2)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产生的气体是Cl2,该气体有强的氧化性,会将NH3氧化为N2,氯气被还原变为HCl,过量的NH3与HCl发生化合反应形成白色固体NH4Cl,因此会看到产生白烟现象。(3)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Br2,发生反应:Cl2+2Br-===2Cl-+Br2,说明氧化性:Cl2>Br2;吹出后用SO2吸收转化为Br-,发生反应:Br2+2H2O+SO2===2HBr+H2SO4,证明氧化性:Br2>SO2;所以氧化性:Cl2>Br2>SO2;则还原性:SO2>Br->Cl-。(4)用H2SO4处理NaBr、NaBrO3得到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Br-+BrO+6H+===3Br2+3H2O。
26.(12分)化学电池在通迅、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如图是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

①该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MnO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的产物H2,本身生成Mn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该电池的使用和性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电池可充电后反复使用
B.该电池可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
C.该电池使用后能投入火中,也可投入池塘中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负极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2)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Cd +2NiO(OH)+2H2O 2Ni(OH)2+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B.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C. 电池放电时Cd 做负极 D. 电池放电时Cd 做正极
(3)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镉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更为严重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另一种常用的电池锂电池由于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而广泛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年,它的负极材料用金属锂制成,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液配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水溶液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Zn-2e-=Zn2+ (2) 2MnO2+H2=Mn2O3+H2O (3) BD (4)BC (5) 金属镍镉都可与酸反应生成重金属离子 (6)2Li +2H2O =2LiOH + H2↑
【解析】(1)①锌锰干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所以负极材料是Zn,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MnO2的作用是除去正极上的产物H2,本身生成Mn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nO2+H2=Mn2O3+H2O故答案为:Zn-2e-=Zn2+;2MnO2+H2=Mn2O3+H2O;②A.该电池属于一次电池,不能反复使用,故A错误;B.该电池中产生的电能较少,所以可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故B正确;C.该电池中含有酸性物质、锰等金属,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所以不能焚烧、埋入土壤,故C错误;D.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质量=
false =6.5g,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放电时,负极上Cd失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反应为Cd+2OH--2e-═Cd(OH)2,NiO(OH)得电子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NiOOH(s)+H2O+e-=Ni(OH)2(s)+OH-,A .以上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故B正确;C. 电池放电时Cd做负极,失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故C正确;D. 由C可知电池放电时Cd做负极,故D错误;故选BC。
(3)金属镍和镉都是较活泼的金属,都可与酸反应生成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等环境;故答案为:金属镍镉都可与酸反应生成重金属离子;
(4)锂是活泼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水溶液的原因:2Li +2H2O =2LiOH + H2↑。故答案为:2Li +2H2O =2LiOH + H2↑。
27.(9分)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某同学采用14.3 mL乙酸、23 mL 95%的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及极易与乙醇结合的CaCl2溶液制备乙酸乙酯,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烧杯、部分夹持装置、温度计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先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此时分液漏斗中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保持油浴温度为135~145 ℃。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慢慢滴入蒸馏烧瓶中,调节加料速率使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毕。
④保持油浴温度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带有支管的锥形瓶,将一定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入馏出液中,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
⑥将步骤⑤中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适量饱和CaCl2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中得到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入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馏出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⑦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要使加料速率与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大致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⑧中所得的粗产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答案】(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2)促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中和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5)让产生的乙酸乙酯及时蒸馏出来,使蒸馏烧瓶内压强一定,从而得到平稳的蒸气气流 
(6)水
【解析】(1)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2)通常加入的乙醇要过量,能促进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乙酸的转化率。(3)因乙酸和乙醇均易挥发,所以制取的乙酸乙酯中含有杂质乙酸和乙醇,饱和Na2CO3溶液能与乙酸反应,并能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因此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来洗涤馏出液。因NaOH浓溶液能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故不能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4)(6)根据题意知,饱和CaCl2溶液用来吸收粗产品可能残留的乙醇,故分液后得到的粗产品中含有的杂质只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