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关键: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观察法、实践感悟
学法: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教具:米尺、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时间
一、 复习导入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巩固练习
?
?
?
?
?
?
?
?
?
?
?
?
四、全课总结 复习
?
?
?
?
?
?
?
导入
?
?
?
?
?
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
?
?
?
?
?
?
?
?
?
?
?
?
?
?
?
?
?
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
?
?
?
?
做一做
?
?
?
?
?
?
学习例5
?
?
?
?
?
?
?
?
基本练习
?
?
?
?
?
解决问题
?
?
?
?
?
?
?
?
总结
? 师: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师: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课件出示)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铁岭到沈阳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铁岭到沈阳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铁岭到沈阳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
出示例3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出示老师收集到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师: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生: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生: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到操场。
生:量出一百米,往返五次就是一千米。沿操场走一走,跑一跑,5圈 ,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记时
回到教室,生:谈感受。
小结并板书:1千米=1000米
?
师: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
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课件出示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
出示例5
3千米=( )米 5000米=(?)千米
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做一做:第8页
?
练习二第1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课件出示)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引导学生先求出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时,一共是几小时。
?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小结。
? 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
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
?
?
?
?
?
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对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
?
?
实际感受,增加体验,使课堂更有趣。
?
?
?
感受路程的远,以及用时的多少。
?
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
?
?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进一步学习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
?
?
?
进一步巩固新知。
?
?
?
?
?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
?
?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5分
?
?
?
?
?
?
?
?
?
?
?
?
?
?
?
1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分
?
?
?
?
?
?
?
?
?
?
?
?
?
?
2分
?
?
?
? 板
书
设
计
? ????????????? ??????????????千米的认识
? ?? ?? ?? ???????????????? ?1千米=1000千米?????
? 课后
?
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实际到操场上走一走,感受1千米有多远。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本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操场上的时间过多,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再教设计:注意时间的分配,一些要求在课前讲清。
媒体应用: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