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试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体验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案
教学活动:
一、铺垫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运算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使计算简便)。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运用哪个运算律,怎样使计算简便并解决实际问题呢?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口答。
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0﹢5﹚×12=□○□○□○□
29×56+56×71=﹙27+□﹚×□
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根据什么运算律来填的?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呢?我们来回顾一下。说一说,板书
2.谈话:这节课我们探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口算热身
45×100 24×200 133×00 25×4
12×5 13×4 18×2 16×5
想一想老师说的数和哪个数相加等于100 ,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提问: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收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中国象棋一副32元,围棋一副58元。
所求问题:买102副中国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谈话:求买102副中国象棋一共要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2×102=▁﹙元﹚
这个算式实际上是求什么?你能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
(2)用什么方法能又对又快的算出结果呢?小组内讨论解决,等会找同学汇报你们组的加算方法和结果。
(3)指名汇报,师及时引导归纳
可能:①、买100副用3200元,买2副用64元,一共用3264元。
②、笔算
(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哪种算法简便?(指名口答)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边板书边谈话:我们在口算时关键是:把102分成两个数(100+2),于是写成32×(100+2)。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32×102
=32×(100)+2)
=32×口+32×口
=
=
学生说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谈话: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的思考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强调:把几百零几分成两个数的和时应分成整百数加一位数。举例403,504等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48×202 73×101 302×15
指定三人板演,其他学生任意做1~3题,共同订正。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学生独立做题。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这一题应用什么运算律,计算简便吗?算式有什么特点?(在这个求两个乘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两个乘数相加能得到整十或整百数,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举几个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
3.小结。 提问:什么样的试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各小组讨论。
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分别相乘比较简便(能口算出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分别相乘,再求和,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数,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数提出来,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结果。
4.判断下面各题,哪一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能进行简便计算,哪一题不能,为什么?、
18 ×45+55×18 (27+38)×12
38×32+68×38 57×69+69×31
5.( )可以填什么数能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48×36 + 48×( )
32×18+ ( )×32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你是怎样发现这些题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2、练习十第8题
指名口算,说说算法
问:这里的口算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几十,再乘几,然后相加,就是按乘法分配律先把两位数看成几十加几的和,分别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相加求出结果。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练习第10、11题
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想想怎样列式计算可以简便一些,自己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师巡视指导
交流:怎样列式的。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列式
4、用简便方法计算88×25
学生自己独立计算,师巡视
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
选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交流算法多样性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