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描述的统计过程,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器求平均数步骤.
教学难点
按键顺序的选择.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情境创设估计黑板的长度,记录全班每位同学的估计值,并计算这些估计值的平均值.
独立思考,动笔计算.
让学生迫切地感受到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
先思考按键顺序,同桌之间比较结果,相互交流.
通过学生动手按键,亲身感受计算器对数据处理的优越性.
3.用计算器计算全班同学对黑板长度估计值的平均值,再用尺子量出黑板的长度.这个测量值与全班同学的估计值接近吗?
派两名代表进行测量.
注意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读数的正确性.
例题精讲某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上学路上所花时间如下图所示.用计算器计算该班学生上学路上所花时间的平均数(精确到0.01min).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明由图上所能了解到的信息,然后解决问题.
学生识图,从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个别辅导.
知识运用1.某足球队在去年比赛中的进球数如下:进球数0123456场次615101251用计算器求该队平均每场比赛进球数.2.抽样调查了10名同学文字录入的速度(字/分)如下:
38,41,43,62,63,70,74,90,69,72.用计算器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规范学生按键,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感受计算器对数据处理的优越性.
总结提高1.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步骤;2.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体验.
回忆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交流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的注意点.
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
课后作业习题3.3
第1、2题.
第
3
页
共
4
页